
安装在栅栏上的锁。 唐 周贺 《送耿山人归湖南》诗:“夜涛鸣栅锁,寒苇露船灯。” 宋 王安石 《和吴御史临淮感事》:“栅锁城扉晓一开,柂牙车轴转成雷。”
栅锁是由“栅”与“锁”组成的复合词,属于现代汉语中较为罕见的书面用语。从构词法分析,“栅”指用竹、木或金属制成的阻拦结构,如栅栏、栅门;“锁”则指通过机关装置实现闭合功能的器物,如门锁、枷锁。二者结合后,其核心含义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本义指带锁的防护装置
古代城门或宅院入口处常设置带有金属锁扣的栅栏结构,既具备物理阻拦功能,又通过锁具强化防盗性能。此类装置多见于军事要塞或重要仓储设施,例如《中国古代防御工事考》中记载的“铁栅锁钥”结构。
引申为双重防护体系
在文学作品中,该词常被抽象化为双重保障机制的代称。如《明清小说中的安全隐喻》所述,栅锁可象征“物理屏障与制度约束并行的防护系统”,常见于描述官府库房或机密场所的管理体系。
现代工程学中的转义应用
当代机械工程领域将“栅锁”定义为联锁防护装置,特指通过机械联动实现多重保险的系统。这类装置需同时解除栅格阻挡与电子锁控才能开启,符合《工业设备安全标准》GB 12266-90中关于高危设备防护层级的规范要求。
“栅锁”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可从不同角度解析,结合历史文献及现代用法总结如下:
指安装在栅栏上的锁具,用于固定或封闭栅栏。这一解释在多个权威来源中均有体现,如唐代周贺《送耿山人归湖南》中“夜涛鸣栅锁,寒苇露船灯”,以及宋代王安石的诗句“栅锁城扉晓一开,柂牙车轴转成雷”。
部分词典(如查字典)提到“栅锁”可引申为“困扰或束缚人的事物”,例如形容严格的监管限制个人自由,或社会群体受政治经济压力无法发展。但此用法多见于现代语境,需结合上下文判断是否适用。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诗词注解。
哀诏安生乐业裱轴昌葅闯门楚材楚縠春焙春困秋乏答蕃书大陆架冬汛短不了斐然向风丰靘钢钎感怒缟服工业气压固步自封悔之晚矣忽喇叭甲马营肩头焦眉愁眼嶕石解秩谨呈精刚麂皮糺辖决赛聚饮郎主棱光马鞍形茅赋莫难扇嚬踧匹聘锓本钦定清奥顷来荣怀软脚绳坐仕朝时禽贴墨土扶成墙徒唤奈何唾沫星委过于人揾钱雾萃醎食纤赜消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