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wer of Yellow Crane] 我国古代的著名楼观。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蛇山的黄鹄(鹤)矶头。传说古仙人子安从此地乘鹤而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唐· 崔颢《黄鹤楼》
故址在今 湖北省 武汉市 蛇山 的 黄鹤矶 头。相传始建于 三国 吴 黄武 二年(公元223年),历代屡毁屡建。解放后建 长江大桥 时已拆除,楼前塔已迁至附近的 高观山 。1985年在今址( 蛇山 西端 高观 山西坡)重建落成。古今诗人题咏者甚众,以 唐 崔颢 、 李白 之作最著名。《元和郡县图志·江南道三·鄂州》:“城西临 大江 ,西南角因磯为楼,名 黄鹤楼 。” 唐 崔颢 《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餘 黄鹤楼 。” 唐 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故人西辞 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 扬州 。” 宋 陆游 《入蜀记》卷五:“ 黄鹤楼 ,旧传 费禕 飞升於此,后忽乘黄鹤来归,故以名楼,号为天下絶景。”
黄鹤楼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标志性建筑,其名称与历史、文化内涵紧密相关,以下是综合解释:
名称起源
黄鹤楼得名于武汉蛇山的黄鹄矶(后称黄鹤矶),因传说古仙人子安曾乘黄鹤飞升而得名。另有一说与三国时期蜀汉名臣费祎在此驾鹤成仙的传说相关。
地理位置
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蛇山之巅,濒临长江,现址为1985年重建,原址因武汉长江大桥建设被占用。
始建与功能演变
多次重建
历史上因战乱、火灾损毁十余次,最后一次焚毁于1884年。现存建筑为1985年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重建,融合现代工艺。
诗歌意象
唐代崔颢《黄鹤楼》以“昔人已乘黄鹤去”开篇,奠定其文学地位,李白曾赞“眼前有景道不得”。
李白的“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进一步强化其文化象征。
文化地位
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被誉为“天下江山第一楼”。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词细节或建筑结构,可参考来源网页。
《黄鹤楼》一词来源于中国著名的古建筑——黄鹤楼,它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的武昌蛇山之巅。 黄鹤楼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有一定影响的文化名胜。
黄鹤楼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三个汉字:黄、鹤、楼。
其中,黄的部首是黄字的左半部分,鹤的部首是鸟字的左上部分,楼的部首是口字的上部分。
黄的笔画数为十四画,鹤的笔画数为十三画,楼的笔画数为十六画。
“黄鹤楼”这个词最初源于《咏黄鹤楼》这首唐代杜甫的诗作,这首诗描述了黄鹤楼的美景。随后,人们将这个词的意义扩展为代表着黄鹤楼所代表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在繁体字中,黄鹤楼的写法与简体字一样。
在古代,人们对黄鹤楼一词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通常情况下,黄鹤楼仍然是以黄、鹤、楼的顺序写成。
1. 一到湖北,你一定要去参观黄鹤楼,它拥有悠久的历史。
2. 黄鹤楼的风景如诗如画,每年吸引了无数的游客。
3. 在黄鹤楼上眺望,可以俯瞰整个武汉市的美景。
1. 黄鹤楼下:指黄鹤楼的周围地区。
2. 蛇山黄鹤楼:指位于蛇山山顶的黄鹤楼。
3. 参观黄鹤楼:指游客前往黄鹤楼参观。
1. 武汉黄鹤楼:指位于武汉市的黄鹤楼,与黄鹤楼一词意思相同。
2. 鹤立鸡群:指在群体中突出出众,引人注目。
3. 闻鸡起舞:指受到激励而积极行动。
1. 平凡:与黄鹤楼相反的意思,指普通、常见。
2. 无名小楼:与黄鹤楼相反的意思,指名声不大的小楼。
3. 黑鸟宅楼:与黄鹤楼相反的意思,指破旧不堪的住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