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藩镇。《晋书·曹志传》:“或列藩九服,式序王官。” 唐 颜真卿 《与李太保帖》之四:“圣慈含弘,犹佐列藩,不远伊邇,省躬荷德,恩贷实深。” 宋 岳珂 《愧郯录·孝明后制》:“朕昔在列藩,常观内助,奉晨昏而罔倦,服浣濯而无辞。”
“列藩”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liè fān,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如下:
指诸藩镇,即多个由中央分封的地方政权或诸侯国。原为清朝行政区划制度,后引申为列举或排列多个事物。
历史起源
源于中国古代封建制度,尤其是清朝时期。中央政府为加强地方控制,将国家划分为多个藩镇或诸侯国,称为“列藩”。
文献例证:
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形容列举或排列众多事物,强调数量繁杂或范围广泛。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晋书》《愧郯录》等文献。
《列藩》是一个汉字词语,可以指代日本幕府时代的藩,也可以表示在一定区域内统治的军阀或部落。
根据《康熙字典》,《列藩》的拆分部首是「艸」(草字头),它的部首是「艸」;拆分的笔画为13画。
《列藩》一词的来源意味着日本幕府时代的一片区域,是指分封给大名的领地,类似于中国的封建王朝中的封地系统。它的繁体字为「列藩」。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汉字的书写形式可能会有所差异。通常来说,「列藩」这个词的古代写法和现代写法相似,没有太大差别。
1. 在日本的幕府时代,大名统治着各个列藩。
2. 部落之间经常发生列藩间的争斗。
藩镇、藩国、藩主、列侯
领地、封地、属地、势力范围、势力区域
无藩、无领地、废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