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旋风;疾风。《礼记·月令》:“﹝孟春之月﹞猋风暴雨緫至。” 郑玄 注:“回风为猋。”《汉书·韩安国传》:“且 匈奴 ,轻疾悍亟之兵也,至如猋风,去如收电。” 颜师古 注:“猋,疾风也。” 汉 王充 《论衡·状留》:“一口之气,能吹毛芥,非必猋风。”
“猋风”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释义如下:
基本含义
指旋风或疾风,形容风速极快、来势迅猛的风暴。这一含义在《礼记·月令》和《汉书》中均有记载,如《礼记》提到“猋风暴雨总至”,郑玄注释“回风为猋”。
古籍中的用例
• 《汉书·韩安国传》用“至如猋风,去如收电”描述匈奴骑兵的迅疾,颜师古注“猋”即疾风,强调其快速如风的特点。
• 郑玄在《礼记》注中将“猋”解释为回旋的风,即旋风。
结构与词源
“猋”由三个“犬”字叠加构成,可能借犬类奔跑的迅捷意象比喻风的急速。该字形在《说文解字》中被归为“犬走貌”,后引申为风势猛烈。
现代使用情况
现代汉语中“猋风”已极少使用,常见于古籍研究或文学化表达中,日常更倾向于用“暴风”“飓风”等词汇。
需注意,“猋”与“飙”(biāo)字形相近但不同,后者更常用于现代词语如“狂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