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烈操的意思、烈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烈操的解释

坚贞的节操。《北史·列女传·魏溥妻房氏》:“﹝ 魏溥 妻 房氏 ﹞幼有烈操…… 溥 卒,及将大歛, 房氏 操刀割左耳,投之棺中,仍曰:‘鬼神有知,相期泉壤。’流血滂然,助丧者哀惧。”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烈操”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烈”和“操”组合而成,主要用以形容人(尤其古代多指女性)坚贞不屈、刚烈正直的节操或品行。其核心含义在于强调道德品质上的刚强与坚守,常与贞节、气节相关。以下从词典释义角度详细解析:

一、语义解析

  1. “烈”的含义

    • 本义:指火势猛,引申为刚直、强毅、为正义而死难。《说文解字》释“烈”为“火猛也”,后衍生出光明、显赫、严酷、功业等义项。在道德层面,“烈”特指刚正不阿、宁死不屈的气节,如“烈士”“烈女”。
    • 在“烈操”中的体现:强调品行的刚烈、坚贞、不可动摇,尤其在面临压力或诱惑时表现出的无畏精神。
  2. “操”的含义

    • 本义:持握,引申为掌握、控制、行为、品行。《说文解字》释“操”为“把持也”。在道德语境中,“操”指操守、节操、品德,即一贯坚持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 在“烈操”中的体现:指高尚的、坚定的道德操守,尤指在逆境中坚守原则的行为准则。
  3. “烈操”的合成义

    结合二者,“烈操”指刚烈正直、坚贞不渝的节操,常特指女性在贞节、忠诚等方面表现出的极端刚毅与自我牺牲精神(尤其在封建礼教背景下),后也泛指任何人(不分性别)在道义上表现出的不屈品格。

二、历史语境与典型用例

“烈操”一词多见于古籍,尤其用于表彰女性的贞烈行为:

三、现代语义与使用

在现代汉语中,“烈操”一词使用频率较低,属书面语或历史语境词汇:


权威参考来源说明(因无可靠网络来源直接提供“烈操”释义,以下为相关辞书及研究依据):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收录“烈操”词条,释义为“刚烈的操守”。
  2. 《辞源(修订本)》:对“烈”“操”分项释义,其合成义与古籍用例相符。
  3. 《中国伦理思想史》(朱贻庭著):分析“贞烈观”时提及“烈操”的社会文化背景(参考章节:封建礼教与女性道德)。
  4. 《列女传校注》(张涛译注):通过古代女性传记实例阐释“烈操”的具体表现。

注:现代词典释义建议优先查阅《汉语大词典》或《现代汉语词典》(虽后者未单列词条,但可通过“烈”“操”复合义理解)。学术引用需结合古籍原文及权威史学、伦理学著作。

网络扩展解释

“烈操”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坚贞的节操,多用于形容女性在逆境中坚守贞洁与道德的高尚品格。以下为详细解析:


词义解析

  1. 基本定义
    “烈操”由“烈”与“操”组合而成:

    • 烈:本义为刚直、壮烈,引申为坚定不移、宁死不屈的精神,如“壮烈”“烈士”。
    • 操:指操守、节操,即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合称“烈操”,特指在极端境遇下坚守贞节或道德原则的行为,常见于古代对女性贞烈的称颂。
  2. 文献例证
    该词最早见于《北史·列女传》中的典故:北魏时期,魏溥之妻房氏在丈夫去世后,为表忠贞不渝,割左耳投入棺中,并言“鬼神有知,相期泉壤”。这一行为被视为“烈操”的典型范例。

  3. 语境用法

    • 古代多用于表彰女性守节、殉夫等极端贞烈行为,带有儒家伦理色彩。
    • 现代语境中,因价值观变迁,该词使用频率降低,多出现在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典故或词语演变,可参考《北史》等历史文献,或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拔本塞源八仙北梁卑让别趣笔杆儿禀覆冰谿不能勾传语打狗奠枕雕风镂月读书得间菲林肥鱼大肉桂宫兰殿号板贾利角髻讥防决择坎儿路堪以告慰客裳可读性盲从免疫性迷津米贴滂汩跑电千人聚前一向巧卫耆臣奇矫青海青堂羌砌台人们褥位飒剌剌圣运神经痛顺利书绅树栽栽调济铜荷童角外此僞端乌白贤祠小笔笑逐颜开斜挑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