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harp or blunt]∶锋利与滞钝
兵器各有利钝
(2) [smooth or troublesome]∶顺利与困难
事先权衡利钝
(1).锋利与不锋利。 汉 王充 《论衡·案书》:“两刃相割,利钝乃知。”
(2).胜败;吉凶。《新唐书·李德裕传》:“惟陛下圣策先定,不以小利钝为浮议所摇,则有功矣。”《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三:“ 燕 兵初起时, 燕王 问他:‘利钝如何?’”《明史·流贼传·李自成》:“ 自成 进曰:‘宜分兵定所向,利钝听之天。’”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小天时以决利钝,大天时以决兴亡。”
(3).偏指失败。《魏书·叱列延庆传》:“若万一战有利钝,则大事去矣。”
(4).谓敏捷与迟钝。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养气》:“且夫思有利钝,时有通塞。”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学问有利钝,文章有巧拙。” 宋 欧阳修 《论逐路取人札子》:“四方风俗异宜,而人性各有利钝。”
“利钝”是汉语中具有双重含义的复合词。从字义分析,“利”本指刀锋锐利,《说文解字》释为“铦也”,引申为顺利、敏捷;“钝”《说文》解作“錭也”,指刃器不锋利,后衍生出迟钝、困顿之意。
该词在实际使用中呈现三层内涵:
在构词法上属于反义联合式合成词,这种矛盾修辞手法强化了词义张力。现代汉语中多用于书面语境,如“不计利钝”表示不计较得失,“利钝相参”形容事物优劣并存的状态。
“利钝”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兵器/工具的锋利程度
指物体(如刀剑)是否锋利或滞钝。例如:
事情的顺利与否
指行事过程中的顺利或阻碍、成功或失败。例如:
胜败与吉凶
古代文献中扩展为对局势或命运的预测。如《二刻拍案惊奇》提到“燕王问他:‘利钝如何?’”。
敏捷与迟钝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提到“学问有利钝”,形容人的资质差异。
以上解释综合了《论衡》《颜氏家训》等古籍引用,以及多个词典释义(如汉典、查字典),涵盖不同语境下的用法。
避强击惰帛缕不转头察微重提旧事传馈地方色彩恶垛发号施令蜂目豺声分珪分疎扶榇凫泛伏候干马旰日甘州曲戈矢辜戮过与和畅盍合子覈见荆牛集甯金璿酒池肉林乐极则忧鸾镜沦澌落便宜马徒眉癖门下侍郞名垂千古佞口杷柄僻学繦至气门祇苑荣荣汪汪荣业揉摩三九天上供膳羞韶艾稍属是搭儿瘦眉窄骨束躬书金宿仇吐口香露亵器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