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过与的意思、过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过与的解释

(1).过多的赏赐。《吕氏春秋·务本》:“古之事君者,必先服能然后任,必反情然后受,主虽过与,臣不徒取。” 高诱 注:“过,多。”

(2).交给;送给。 唐 孟郊 《自惜》诗:“倾尽眼中力,抄诗过与人。”《敦煌曲子词·抛球乐》:“当初姊妹分明道,莫把真心过与他。”亦作“ 过以 ”。《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长者手中执得饭,过以闍梨发大愿,非但和尚奉慈亲,合狱罪人皆饱满。” 蒋礼鸿 通释:“‘过以’: 王庆菽 校作‘过与’,是对的,‘与’、‘以’变文常通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过与”的汉语词典释义

“过与”是一个文言色彩较浓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过度给予、过分施与,强调超出合理限度的给予行为。以下从词义、用法及典籍用例三方面解析:


一、词义解析

  1. “过”:

    表示“超出限度”“过分”,如《论语·先进》:“过犹不及”,指超越恰当界限。

  2. “与”:

    意为“给予”“授予”,如《孟子·告子上》:“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3. 合成义:

    “过与”即过度给予,隐含因超出应有限度而导致负面后果,如宠溺、资源浪费或违背公平。


二、用法特征


三、典籍用例

  1. 《资治通鉴·唐纪》:

    “赏罚过与,则人心不服。”

    (赏罚失当过度,人心便不归附。)

  2. 《二程遗书·卷十五》:

    “爱子而不知教,犹过与之也。”

    (溺爱子女却不教导,如同过度给予害处。)


四、现代引申

在当代语境中,“过与”可引申为任何超越合理范围的给予行为,如: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过与”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过多的赏赐
    源自《吕氏春秋·务本》记载:“主虽过与,臣不徒取”,指君主即便给予超出常规的赏赐,臣子也不应无故接受。这里的“过”意为“超过限度”,“与”表示给予。

  2. 交给、送给
    如唐代孟郊《自惜》诗云:“倾尽眼中力,抄诗过与人”,以及敦煌曲子词《抛球乐》中“莫把真心过与他”,均指将物品或情感传递他人。此用法在敦煌文献中亦写作“过以”,属通假现象。

二、词源与演变

三、示例参考

建议结合具体文献进一步分析语境差异。

别人正在浏览...

拜登崩颠笔纸不成不君搀星齿盼笞搒稠黏大卤冻柳芳卉方域烦散繁絃急管附荐祴乐干道干丝甘棠之惠梗草归落鬼戎和约核准昏弃活产僭慝经官动词禁署九部乐酒言酒语骏蹄溘帀令旦李冶露风伦物茅檐盟津棉花嘴命相拍手打掌品臣笸篮骑鲸客绮刻上风官司杉月折脚铛神牧水夫死马当活马医天壤之隔啼饥体己话通便痛挠团香扇五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