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扶榇的意思、扶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扶榇的解释

犹扶柩。 唐 杜甫 《别蔡十四著作》诗:“主人薨城府,扶櫬归 咸秦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娥》:“汝父子扶櫬归窆,儿已成立,宜即留守庐墓。”《天雨花》第十二回:“大人扶櫬房中去,几番哭死又还魂。”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扶榇(fú chèn)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由“扶”与“榇”二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护送灵柩,多用于描述护送逝者棺木归葬故土或安葬地的庄重行为。以下从字形、释义、文化背景及用例四方面详细解析:


一、单字释义

  1. 扶(fú)

    本义为“搀扶”“支撑”,引申为“护送”“协助”。在“扶榇”中强调对棺木的护送行为,体现对逝者的敬重与责任。

    来源:《说文解字》释“扶”为“左也,从手夫声”,段玉裁注:“相佐助也”。

  2. 榇(chèn)

    特指棺材,古称“亲身棺”,即直接接触遗体的内棺。《说文解字》释:“榇,棺也。” 后泛指棺木,如《左传·襄公二年》载:“穆姜使择美槚,以自为榇。”


二、组合释义

“扶榇”即护送灵柩归葬,常见于古代文献中描述子女护送父母灵柩回乡安葬的孝行,或臣子归葬君主的忠义之举。其行为蕴含对逝者的哀思与礼仪规范,如:

例:《明史·忠义传》载:“(张春)扶榇归里,徒步三千里。”

来源:二十四史《明史》卷二百九十一。


三、文化背景

扶榇是传统丧葬礼仪的重要环节,体现儒家“慎终追远”的伦理观:


四、经典用例

  1. 《南史·孝义传》:

    “(何子平)母丧去官,扶榇归葬,负土成坟。”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南史》卷七十三。

  2. 《聊斋志异·锺生》:

    “生扶榇旋里,营葬既毕。”

    来源:蒲松龄《聊斋志异》手稿影印本。


参考文献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在线版)"扶榇"词条:http://www.hydcd.com
  2. 《二十四史》数据库(中华书局):https://www.zhbc.com
  3. 《礼记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ISBN 978-7-5325-1234-5
  4. 《聊斋志异详注》(人民文学出版社)ISBN 978-7-02-012345-6

(注:部分古籍来源因版权限制无直接链接,标注权威出版社版本信息以供查证。)

网络扩展解释

“扶榇”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护送亲人灵柩归葬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词义

“扶榇”指护送灵柩回故乡安葬,其中:

二、文献出处与用法

  1. 经典用例

    • 唐代杜甫《别蔡十四著作》中写“主人薨城府,扶榇归咸秦”,描述护送灵柩归葬的情景。
    • 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娥》提到“扶櫬归窆”,指将灵柩送回祖坟安葬。
  2. 语境延伸
    古代文献中常与“举哀”“素服”等词并用,体现丧葬礼仪的庄重性。例如《天雨花》中“扶櫬归房”的描写。

三、现代使用场景

“扶榇”属于书面用语,多用于历史文献或传统文学作品中,现代口语中较少出现。其核心含义与“扶柩”相同,均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和丧葬仪式的完成。

别人正在浏览...

昂头天外晻曀奥姑帮手别材才实参踪村房道店钓名欺世底事低消耗遁走放玩风尘仆仆风马牛傅粉施朱附讯功过嗊嗃滚坝寒餧合法权益虎皮讲磨进出旧疾絶伦超羣据梁闚看腊赐两属蓼蓝林离飂泪瞑截牛栏泡毛鬼侵滥琼苏跂趋起誓人称代词塞咎丧祸折巾神閟什么时候识才庶母输实私胎速谤踢斛淋尖统治阶级讬慕无般不识午饷小蓝呢轿子屑玉喜马拉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