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嘴巴下部外伸。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二折:“我见他料绰口,凹凸着面貌,眼嵌鼻瞘挠着脸脑,这厮那不劣缺的心肠决姦狡。”《金6*瓶6*梅词话》第九六回:“生的阿兜眼,扫帚眉,料绰口,三鬚鬍子。”参见“ 略绰口 ”。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料绰口汉语 快速查询。
“料绰口”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主要分为以下两种解释:
指嘴巴下部向外突出的样貌特征,常见于古典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例如:
个别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成语,表示“言辞谋划周密,能预判对方口风并巧妙应对”。但这一用法缺乏古典文献或权威用例支持,可能为现代引申或误传。
《料绰口》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口才非常出色、能言善辩,能够运用巧妙的言辞来诱导他人或取得自己的目的。
《料绰口》由三个字组成,分别是“料”、“绰”和“口”。以部首拆分来看,“料”字的部首是“米”,“绰”字的部首是“纟”,而“口”字恰好是一个独立的部首。
再来看每个字的笔画数, “料”字有9画, “绰”字有11画, “口”字有3画。
《料绰口》这个词最早出自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一书。在书中,冯梦龙以幽默的笔调描述了一个善于用言辞狡辩和勾心斗角的人物,用“料绰烟灰子”的形象来形容他。后来,“料绰烟灰子”逐渐变成了“料绰口”的称呼。
在繁体字中,“绰”字会写作“綽”,但读音和意思没有变化。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汉字的形状和结构有一定的变化。然而,对于《料绰口》这个词来说,字形的变化并不明显,仍然和现代写法相似。
1. 他的口才真是了得,能够料绰口、机智应对。
2. 这位政治家凭借着一口料绰口,成功地说服了大众。
3. 她在辩论赛中展现出了她的料绰口,赢得了比赛。
组词:口才、修辞、辩才等。
近义词:辩才、口舌、口若悬河。
反义词:沉默寡言、不辩自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