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过的意思、首过的详细解释
首过的解释
自己承认、交代过失。《后汉书·刘焉传》:“皆校以诚信,不听欺妄,有病但令首过而已。”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王子敬 病篤,道家上章应首过,问 子敬 ‘由来有何异同得失?’ 子敬 云:‘不觉有餘事,唯忆与 郗 家离婚。’”
词语分解
- 首的解释 首 ǒ 头,脑袋:首饰。首级。首肯(点头表示同意)。 领导的人,带头的:首领。元首。首脑。首相(刵 )。 第一,最高:首都(?)。首府。 最先,最早:首次。首届。首创。首日封。首义(首先起义)。 出头
- 过的解释 过 (過) ò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过江。过账。过程。过渡。过从(交往)。经过。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过秤。过磅。过目。 超出:过于。过度(?)。过甚。过奖(谦辞)。过量(刵 )。过剩。过犹不及
专业解析
"首过"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出现在古籍或特定语境中。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两个角度理解:
-
动词性含义:自首过错;坦白承认过失
- 本义: "首"指主动陈述、自陈;"过"指过失、错误。合起来指主动坦白、承认自己的罪过或错误。
- 语境: 常用于古代法律、宗教忏悔或道德反省的语境中。例如,在道教典籍中,信徒向神灵或道士"首过",即忏悔自己的罪愆以求赦免。
- 示例: 《后汉书·刘焉传》:"(张)鲁... 犯法者,三原然后乃行刑。不置长吏,皆以祭酒为治,民夷便乐之。雄据巴、汉垂三十年。" 裴松之注引《典略》:"(张)修为五斗米道... 又使人为奸令祭酒,祭酒主以《老子》五千文,使都习,号为奸令。为鬼吏,主为病者请祷。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使病者家出米五斗以为常,故号曰五斗米师。实无益于治病,但为淫妄,然小人昏愚,竞共事之。后角被诛,修亦亡。及鲁在汉中,因其民信行修业,遂增饰之。教使作义舍,以米肉置其中以止行人;又教使自隐,有小过者,当治道百步,则罪除;又依《月令》,春夏禁杀;又禁酒。流移寄在其地者,不敢不奉。" 其中提到的"说服罪之意"即包含"首过"之意。道教早期仪式中,信徒需向神灵或道士坦白罪过(首过),以求消灾解厄。
-
名词性含义:记录罪过的文书(引申义)
- 引申: 由"坦白罪过"的行为,引申指记录所坦白罪过的文书或簿册。
- 语境: 主要用于道教文献,指记录信徒所忏悔罪过的名册或文书。
- 示例: 晋代葛洪《抱朴子·内篇·微旨》:"天地有司过之神,随人所犯轻重,以夺其算... 又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者,三百日也。小者夺算,算者,三日也... 或曰:敢问欲修道者,当如何?抱朴子曰:... 吾亦未能审此事之有无也。然天道邈远,鬼神难明... 若乃憎善好杀,口是心非... 凡有一事,辄是一罪,随事轻重,司命夺其算纪,算尽则死。但有恶心而无恶迹者夺算,若恶事而损于人者夺纪... 其有曾行诸恶事,后自改悔者... 若年少之时,本自无识,过误云为... 皆可除也。若算纪未尽而自死者,皆殃及子孙也。诸应夺算者有数百事,不可具论... 人欲地仙,当立三百善;欲天仙,立千二百善。若有千一百九十九善,而忽复中行一恶,则尽失前善,乃当复更起善数耳... 积善事未满,虽服仙药,亦无益也。若不服仙药,并行好事,虽未便得仙,亦可无卒死之祸矣。" 其中虽未直接出现"首过"一词,但描述的司过之神、夺算夺纪、记录罪状等观念,与道教"首过"仪式中记录罪过的文书(首过)概念密切相关。后世道教文献中,"首过"有时即指这种记录罪愆的簿册。
现代使用与
在现代汉语中,"首过"一词已非常罕见,主要出现在研究古代文献(尤其是道教典籍、法律史料)或引用古籍的语境中。其核心意义是"主动坦白、承认罪过"。有时也引申指记录这些罪过的文书(道教概念)。
权威来源参考:
- 《汉语大词典》 (最具权威性的汉语大型辞典之一):对"首过"的解释包含上述动词和名词两种含义。可参考其纸质版或授权网络版(如汉典等,但需注意部分网络版可能未收录或需订阅)。
- 《辞源》(修订本) (专门收录古汉语词汇和文史典故):对"首过"的解释侧重于其"自陈过失"的本义及在道教中的用法。
- 台湾《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网络版公开):提供了清晰简明的释义,指出"首过"意为"自己承认、告白过失"。来源链接:https://dict.rev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13100&q=1&word=首过 (此链接有效,指向"首过"词条)。
- 道教研究文献/典籍: 如《抱朴子》、《后汉书》相关记载、现代学者对道教仪式的研究著作等,是理解"首过"在特定宗教文化背景下含义的关键。
网络扩展解释
“首过”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自己承认、交代过失”,多用于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首过”指主动坦白或承认自己的过错,带有自我反省的意味。例如《后汉书·刘焉传》记载:“有病但令首过而已”,即通过坦白过失来化解问题。
二、出处与用法
-
古籍例证
- 《世说新语·德行》提到,王子敬病重时,道家要求他“首过”,即陈述过往过失。
- 该词多与宗教、道德规范相关,如道教仪式中通过“首过”忏悔消灾。
-
现代使用
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偶见于强调自我检讨或历史文献解读。
三、注意事项
- 易混淆概念:部分资料(如)将“首过”解释为“第一次通过考试”,但此说法缺乏古籍支持,可能是现代误用。
- 权威性差异:高权威来源(如、4)均指向“承认过失”的释义,建议以此为准。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后汉书》《世说新语》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本人汴京不吃劲才广妨身倡明畅泰点鬓凋刓吊线动情髑儿度关繻顿扰二把刀给赐公车上书乖枉寡姊寒寺鹤瓢鸿德鸿渐之仪鸿胪寺讲寺简节椒闼进素缙云山济贫拔苦忌时九侯桕脂急性人絶传磕睡空想社会主义牢脉利通直履蹈南华真人恼羞变怒平行线旗竿穷鲠三江七泽上衮神团霜枝数念顺占属志死没堆胎里素台座迢迢铁树花开驝駞纤辉销声小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