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grain distribution station]∶粮食调拨、分配站
(2) [grain supply centre]∶粮食供给中心
(1).调拨、管理粮食的机关。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 广南 距 黎都 ,又二千里,用兵万人,设粮站,即需运夫十万。”
(2).今亦指出售粮食的商店。 陆文夫 《不平者》:“ 江 南人都是吃大米,我们这里都是吃小麦和小米。其实这事儿也好办,粮站里可以兑换的。”
粮站,作为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以从词典释义、历史功能和社会角色三个层面进行解释:
词典释义(基本含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定义,“粮站”是指“计划收购和供应粮食的机构”。这一定义点明了其核心职能:在特定经济体制下,负责粮食的收购(从生产者处购买)和供应(向消费者或单位销售)工作。它是执行国家粮食政策、管理粮食流通的关键环节。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历史功能(计划经济时期的核心角色) 在中国实行计划经济时期(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粮站是国家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核心执行单位。其主要职责包括:
现状与演变(市场经济下的转变) 随着中国粮食流通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特别是1993年全国范围内取消粮票制度后),粮站的职能和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
总结来说,“粮站”一词在汉语词典中的基本定义是“计划收购和供应粮食的机构”。它深刻烙印着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特征,曾是执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管理居民口粮定量供应的核心基层单位。随着经济体制转型,其职能已从强制性计划管理转向政策性任务与市场化经营并存。
粮站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字面解释
由“粮”(粮食)和“站”(存放、驻扎地)组成,原指军队或民众存放粮食的场所。例如古代战争中,军队设立粮站以保证士兵的粮食补给。
机构职能
作为政府机构,粮站负责粮食的调拨、储存、分配与管理。例如在计划经济时期,农村粮站是农民完成粮食征购任务的场所。
传统角色
现代转型
如需了解具体地区的粮站职能或历史案例,可参考地方志或粮食管理政策文件。
保候表章兵勇弊躧承光船东祠求刁钻刻薄地师地埶杜黜翻腔飞饷附尾耕敛贯率钱孤突还许捍棒汉腊赫张检求娇的的角佩进口段九川居胥刻臂离题太远禄粮麦舟之赠盲进灭絶明诏闹茸茸拟声词皮簧坵垤起蛰劝进表仁圣神策军深喏霜夜顺泽説怿菽水承欢躺桥陶渊明蜩蚬投效外勤顽铜无知妄作下辈子宪委显懿邪书歇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