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表章的意思、表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表章的解释

[memorial to the emperor] 封建时代臣子呈交帝王的陈述意见的文字

详细解释

(1).同“ 表彰 ”。《汉书·武帝纪赞》:“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洛学》:“时上方崇厉 苏氏 ,未遑表章 程氏 也。” 清 恽敬 《卓忠毅公遗稿书后》:“ 忠毅 授命於 建文 四年,其生平经济气节,前人已表章之,如日月之著矣。” 胡适 《百二十回本<忠义水浒传>序》:“他( 金圣叹 )又极力表章那没有招安以后事的七十回本。”

(2).表明。《释名·释首饰》:“章甫, 殷 冠名也。甫,丈夫也,服之所以表章丈夫也。” 毕沅 疏证:“《太平御览》引作‘ 殷 以之表明丈夫也’。”

(3).奏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所以 魏 初表章,指事造实,求其靡丽,则未足美矣。” 宋 欧阳修 《太子宾客分司西京谢公墓志铭》:“时天子平 刘继元 ,露布至,守臣当上贺,命 吴 中文士作表章,更数人,皆不可意。” 许地山 《春桃》:“昨天你背回的那一篓,早晨我打开一看,里头有一包是 明朝 高丽王 上底表章,一分至少可卖五十块钱。”

(4).上奏章。 唐 康骈 《剧谈录·凤翔府举兵讨贼》:“唯 凤翔 信耗不通,贼议兴师致讨,有奔来者具述其事,於是监军与僚佐代为表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表章"是汉语中具有双重语义的复合词,根据《汉语大词典》和《古代汉语词典》释义可分为两类:

一、指臣子呈递君王的文书

该义项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记载的"表章奏议"制度,特指古代臣属向帝王陈述政见的公文形式。《后汉书·胡广传》记载的"文吏试章奏"制度印证了这类文书在汉代官僚体系中的重要性。清代《四库全书总目》将表章归类于"奏议之属",其文体特征包含骈俪文风与固定格式。

二、作动词表示显扬彰明

此用法可追溯至《尚书·尧典》"光被四表"的典故,《左传·襄公十四年》"章明德"的表述更直接体现了表彰德行的功能。宋代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注解"表章"为"显而明之",强调其社会教化作用。明代《永乐大典》收录的礼部文献显示,该词多用于旌表忠孝节义。

该词在历史文献中呈现词性转换特征:汉代《盐铁论》既有"表章典籍"的动词用法,唐代《通典》又载"表章五经"的名词化表达,体现了汉语词汇的活用特性。现代《辞海》将其列为历史词汇,主要应用于古代文献研究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表章”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在不同历史文献和语境中有不同体现。根据权威资料综合解释如下:

一、核心含义

  1. 同“表彰”
    指表扬、显扬,常见于古代文献。例如《汉书·武帝纪赞》记载汉武帝“表章《六经》”,即推崇儒家经典。该用法强调对人物或事物的公开赞扬。

  2. 奏章(名词)
    特指封建时代臣子呈递给帝王的文书,用于陈述意见或汇报事务。如《文心雕龙》提到魏初表章“指事造实”,即内容务实。在《三国演义》等小说中,“表章”常指此类正式文书。

  3. 上奏章(动词)
    作为动词使用时,指向帝王呈递奏章的行为。例如《宋史》中“命吴中文士作表章”即指撰写奏章。

二、其他释义

三、古今差异

现代汉语中,“表章”作为“表彰”的用法已逐渐被替代,而“奏章”相关含义多见于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例如提到的“形容外表标志”属于现代网络语境下的延伸,需谨慎使用。

例句参考:

提示:如需具体文献例证或更多历史用例,可参考《汉书》《文心雕龙》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卬鼻白地明光锦标望不是话头惨域草台潮涛纯阳等比数列抵难遁仙鹅抱蜂拥蚁屯汾水游佛多凫山附图缟练茖葱鼓栏沽名要誉滚滚滔滔扢秃鼓筑哄拥溷秽家集激子扣门款列愣乎乎凌室灵学隆空龙骧虎步猛扑女娘泮鸮七...八...轻言寡信气息如详缴食墨输掠廋隐腾夷田浍恬美桶底脱铜章吏吐哺捉发文骨文瑞楼紊緖忤气五尚无支祁咸浸浸险坦西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