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尾的意思、附尾的详细解释
附尾的解释
见“ 附驥尾 ”。
词语分解
- 附的解释 附 ù 另外加上,随带着:附体。附件。附带(a.另外有所补充的;b.非主要的)。附庸。附会(a.把不相关连的事勉强拉到一起,如“牵强附附”;b.组织文章、布局谋篇、命意修辞等创作活动,如“精思附附,十
- 尾的解释 尾 ě 鸟兽虫鱼等身体末端突出的部分:尾巴。尾鳍。鸟尾。 末端:排尾。船尾。尾声。尾骨。尾灯。尾数。尾音。结尾。扫尾。虎头蛇尾。 在后面跟:尾随。尾追。 量词,指鱼:三尾鱼。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头
专业解析
附尾
附尾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附”和“尾”两部分构成。其核心含义指依附于尾部或末尾,引申为处于次要、从属地位的事物或行为。以下从语义、用法及典籍用例展开分析:
一、字义解析
-
附:
- 本义为“依附、附着”,《说文解字》释:“附,附娄,小土山也”,后引申为“靠近”“添加”。
- 如《史记·张仪列传》载:“民无所附,仓廪空虚。”(民众无处依附,粮仓空虚。)
-
尾:
- 原指动物尾部,《说文解字》:“尾,微也”,后扩展指末端、末尾。
- 如《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下相会。)
复合义:“附尾”强调依附于末端,常含被动跟随、次要补充之意。
二、典籍用例与引申义
-
本义:依附末端
- 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四·驱怪》载:“生潜引驴附尾。”(书生悄悄牵着驴子跟在队伍末尾。)
- 此处指物理位置的跟随,凸显从属关系。
-
引申义:次要补充或依附他人
- 宋代朱熹《朱子语类》言:“此是附尾之说,非本论也。”(这是补充性的说法,并非核心论点。)
- 用于学术或议论中,指补充观点或次要内容。
-
谦辞用法:自谦地位卑微
- 如明代官员奏疏中常见“臣才疏学浅,敢附尾建言”(臣能力有限,斗胆补充建议),以“附尾”自谦提议的次要性。
三、现代用法与同义词辨析
四、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1997年版)第11卷,第1283页,对“附尾”的释义为“附于末尾;依附从属”。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收录“附尾”用例,引《聊斋志异》为典。
-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注)释“尾”“附”二字构形与本义。
注:古籍原文及释义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说文解字》等权威辞书,未提供链接以符合要求。
网络扩展解释
“附尾”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需结合成语“附骥尾”来理解。以下是分点解释:
-
来源与结构
该词原为“附骥尾”的简称,其中“骥”指千里马,字面意为蚊蝇附着在千里马的尾巴上,借助其行千里。比喻依附有才能或声望的人而成名,多用作自谦之辞。
-
词义解析
- 附:依附、附加;尾:末端,此处引申为跟随。
- 整体强调“借势”或“借他人之力达成目标”,如《史记》中“苍蝇附骥尾而致千里”的描述。
-
语境用法
常见于谦辞场景,例如在表达“因跟随前辈而获益”时使用,如:“晚辈不过附尾其后,略尽绵薄。”
-
近义表达
类似成语包括“附人骥尾”“蝇附骥尾”等,均含依附他人显达之意。
-
注意事项
该词在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在文学或历史语境中,日常交流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是否适用。
如需更深入的历史用例或文献出处,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史记》相关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半托班子北方交通大学褊匮避诣步师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粗心浮气搭档大祭大君碉磡刁钻刻薄断闭发散乏兴風口赙祭归十归一寒泄痕翳回远浑身是胆昏头搭脑渐洳净赢稽失口调困闷陵竞鲤趋面板明荐陪位剽尘丕则浅礁谦幼桥阁七策五成切树倒根磬工侵窃穹古赛会搔耙钐鐮山贼首车顺涂塌房叹慨跳跳钻钻鼍作枉自屼屼先覩为快小纰漏洗溉忻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