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锈的铜。 宋 梅尧臣 《日蚀》诗:“不觉有物来晦昧,团团一片如顽铜。” 宋 苏舜钦 《览照》诗:“一生肝胆如星斗,嗟尔顽铜岂见明。”
“顽铜”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解释:
基本定义
指表面氧化、失去光泽的铜,多用于形容铜器因长期暴露或保存不当而产生的锈蚀状态。
文学引用
宋代诗人梅尧臣在《日蚀》中以“团团一片如顽铜”比喻被遮蔽的太阳,形容其晦暗无光;苏舜钦《览照》中“嗟尔顽铜岂见明”则暗指铜镜锈蚀后无法清晰映照,引申为对事物本质的遮蔽。
部分词典(如查字典)提到“顽铜”可作成语使用,比喻人性格顽固、不听劝告,取“铜的坚硬”象征不易改变的特性。但此用法在古籍和权威文献中较少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顽铜》是指形容人顽皮、调皮捣蛋的意思。
《顽铜》的拆分部首是金(jin)和页(ye),笔画分别是7画和6画。
《顽铜》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小说《水浒传》中,用来形容梁山泊一百单八将之一的杨志,他顽皮不怕困难,勇敢善战。
《顽铜》的繁体字为《頑銅》。
古时候,《顽铜》的写法有所变化。根据古籍《说文解字》的记载,顽字的古写形式为「㚻」,铜字的古写形式为「銅」。
他是个不服管束的顽铜,经常给老师添麻烦。
顽固、顽劣、顽皮、铜钱、铜像。
顽皮、顽劣、淘气、调皮。
老实、乖巧、守规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