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臂的意思、刻臂的详细解释
刻臂的解释
古人盟誓的一种形式,割臂出血以昭信义。《旧五代史·梁书·李罕之传》:“ 罕之 既与 言 患难交契,刻臂为盟,永同休戚。”
词语分解
- 刻的解释 刻 è 雕,用刀子挖:刻本(雕版印成的书本)。刻石。刻字。刻板。刻舟求剑。 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一刻等于十五分钟:五点一刻。 时间:此刻。即刻。顷刻(极短时间)。时刻。刻不容
- 臂的解释 臂 ì 从肩到手腕的部分:臂力。臂腕。臂肘。左膀右臂。助你一臂之力。 臂 〔胳臂〕见“胳”。 笔画数:; 部首:月;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刻臂”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发音:kè bì
- 本义:指古人盟誓时割破手臂出血以示诚信的仪式。这一行为常见于历史记载,用于表达誓约的庄重性。例如《旧五代史》中提到李罕之与盟友“刻臂为盟,永同休戚”。
二、延伸解释
- 现代比喻义:部分词典(如)将其引申为“刻意伤害自己或损害自身利益”,但此用法较少见于传统文献,可能是现代语境下的扩展。
三、使用场景
- 历史文献:多用于描述古代结盟、立誓的场景,强调以身体行为强化承诺。
- 文学创作:可借喻坚定的决心或牺牲精神,如范遥竹刻诗句中“刻臂”象征对峙的意象。
四、注意事项
- 权威来源(如汉典、查字典)均以“割臂盟誓”为核心释义,需优先参考;
- 比喻义需结合上下文谨慎使用,避免混淆本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旧五代史》等史书原文,或对比更多古籍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二
刻臂(kè bì)的意思
刻臂是一个成语,意指刻骨铭心地与某人结为兄弟。
拆分部首和笔画
刻臂的部首是刀(刂)和臣(臣),拆分为4个笔画。
来源
刻臂这个词来源于《左传·昭公十四年》:“昭公曰:‘吾闻之也,为臣者臣贞以爱君,...殆也失臂而得友是也。”其中“失臂而得友”意为失去臂膀而得到的朋友,后来发展成为刻臂的意思。
繁体
繁体字为刻臂。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刻臂可以写成“剋臂”。
例句
他们两个人因共同经历而刻臂为兄弟。
组词
刻骨铭心、刻苦耐劳、刻画、臂膀。
近义词
结拜、结为兄弟、铁杆兄弟。
反义词
疏远、生疏、疏离。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