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棍棒。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二:“﹝ 熙寧 ﹞五年八月,别立定人数为额,令教习弩、鎗、刀、摽、牌、捍棒。”
“捍棒”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捍棒(拼音:hàn bàng)指棍棒,常用于描述古代兵器或防御工具。该词由“捍”和“棒”两个单字构成:
宋代赵彦卫在《云麓漫钞》卷十二中记载:“(熙宁)五年八月,别立定人数为额,令教习弩、鎗、刀、摽、牌、捍棒。”
此记载表明,捍棒是宋代军事训练中的常见器械之一,与弩、枪等兵器并列,可能用于士兵的日常操练或实战防御。
总结来看,“捍棒”是古代军事语境下的专有名词,特指用于防御或战斗的棍棒类器械,兼具实用性与历史研究价值。
捍棒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词,由“捍”和“棒”组成。
“捍”字的部首是“扌”,总共有11画。而“棒”字的部首是“木”,总共有12画。
“捍棒”一词来源于古代兵器“棒捍”,意为使用棒来进行捍卫和抵抗。
“捍棒”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捍棒」。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在有所不同。根据出土文献和古代碑铭,可以看出“捍棒”的古代写法为「扞棒」。
1. 他用捍棒抵挡了敌人的攻击。
2. 她的力量就像一根无坚不摧的捍棒。
组词:捍卫、棒击、防御
近义词:保卫、抵抗
反义词:投降、妥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