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两贤相厄的意思、两贤相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两贤相厄的解释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季布 母弟 丁公 ,为 楚 将。 丁公 为 项羽 逐窘 高祖 彭城 西,短兵接, 高祖 急,顾 丁公 曰:‘两贤岂相戹哉!’於是 丁公 引兵而还, 汉王 遂解去。”后因以“两贤相厄”指两个有才能、德行的人互相为害。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吴叔永尚书和余旧作再答》词:“撤我虎皮,让君牛耳,谁道两贤相厄哉。”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两贤相厄”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解释如下:

1.基本释义

指两个有才能或德行的人互相迫害或陷入对立困境。其中“厄”意为迫害、困阻,“两贤”则强调双方均为贤能之士。


2.典故出处

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楚汉相争时,刘邦被项羽部将丁公追击至彭城西,危急时刻,刘邦对丁公喊道:“两贤岂相厄哉!”(两位贤者何必互相为难?)丁公听后撤兵,刘邦得以脱险。后以“两贤相厄”形容贤者间的冲突。


3.用法与结构


4.例句与延伸


5.注意

部分解释(如“同时遭遇不幸”)可能存在偏差,需结合《史记》原典语境,核心仍是“贤者互害”而非单纯共患难。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史记》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搜狗百科)。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两贤相厄

《两贤相厄》是一个成语,形容两个贤人同时遭遇困境或不幸的情况。这个成语的拆分部首是“言”和“厂”,部首的笔画分别为7画和2画。

来源

《两贤相厄》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太平御览》这本古代文献中,这本书是唐代的文献辑录,收录了大量的引语和文献摘编。在《太平御览》中,有一篇文章记载了两位贤人陶渊明和刘伶同时遭遇厄运的故事,这就是这个成语的来源。

繁体字

《两贤相厄》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兩賢相厄」。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两贤相厄》的写法是「兩賢相厄」,字形与现代写法基本相同。

例句

1.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就像《两贤相厄》,不幸总是同时降临。

2. 他们两个都是国家的宝贵人才,没想到竟然遭遇了《两贤相厄》。

组词

1. 公德、人品、修养等属于道德的组词。

2. 宝贵、可贵、珍贵等属于贵重的组词。

近义词

1. 同倒运

2. 共厄运

反义词

1. 一贤一运

2. 另一个贤人顺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