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青牛。 清 吴伟业 《通元老人龙腹竹歌》:“吁嗟乎 崑崙 以外流沙西,当年 老子 驱青犊。”参见“ 青牛 ”。
(2). 新莽 末年 河 北地区较为强大的一支农民起义军。 建武 三年(公元27年)为 刘秀 所镇压。《东观汉记·邓禹传》:“今 山东 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后泛称农民起义军。 唐 崔涂 《己亥岁感事》诗:“正闻青犊起葭萌,又报黄巾犯 汉 营。” 清 吴伟业 《田家铁狮歌》:“省中忽唱 田蚡 死,青犊明年食龙子。”
(3).宝刀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吴大皇帝 有宝刀三,宝剑六……刀一曰百鍊,二曰青犊,三曰漏景。”
“青犊”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历史文献和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种解释:
指青色的牛,常作为文学意象出现。例如清代吴伟业在《通元老人龙腹竹歌》中写道:“当年老子驱青犊”,此处“青犊”即代指青牛,与道家文化中老子骑青牛的传说相关。
“青犊”亦为古代名刀之称,但具体形制与典故记载较少,多见于文学作品的代指,如清代诗词中曾以“青犊”暗喻兵器。
以上释义综合了历史文献和文学用例,需根据具体语境判断其指向。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东观汉记》等古籍或权威辞书。
《青犊》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意思是指一头年轻的公牛。它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部分由“青”字和“犊”字构成。
“青”字的部首是“青字头”,由“青”字和“水”字组成,总共有8个笔画。而“犊”字的部首是“牛字头”,由“牛”字和“又”字组成,总共有10个笔画。
《青犊》一词最早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一首古代诗歌,其中描述了一头美丽的年轻公牛。由于其形象栩栩如生,这个词汇被广泛使用来形容年轻、健壮和希望之象征。在繁体字中,《青犊》一词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即便没有明确的写法规范,但《青犊》的字形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有所变化。不同的书法风格和个人笔迹使得字形呈现出一些差异和特点。
1. 她的儿子像一头青犊般健康活泼。
2. 那只出生不久的小牛真可爱,简直就是一只青犊。
3. 青年时期是人们展现才华与活力的青犊时期。
组词:青春、青年、犊子、犊牛
近义词:少年、壮年、年轻人、年轻的牛
反义词:老牛、定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