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改削的意思、改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改削的解释

删改。《南史·齐纪上论》:“近秘书监 颜师古 博考经籍,注解《汉书》,已正其非,今随而改削云。”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下:“诸子纳其父行实与 淑 ( 李淑 ),求神道碑文。 淑 怨 尧佐 素不荐引,虽纳其润赂,文有讥薄之意。 陈 ( 陈尧佐 )子哀诉求为改削,终不从。” 鲁迅 《书信集·致黄源》:“《论坛》诌了两篇,今寄上。如有不妥之处,请编辑先生改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改削"是汉语中具有特定历史语境的书面用语,指对文字内容进行修改、删减或润色的行为。该词最早见于唐代史学理论著作,刘知几在《史通·浮词》中提出"改削浮词,直书其事",强调史书编纂需剔除冗余表述。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改"指变更调整,"削"原指用刀刮除竹简字迹,二者组合后构成复合动词,专指对成文材料的修订过程。

在具体应用中,"改削"包含三个核心要素:一是针对已有文本的操作,常见于文献校勘领域,如宋代《册府元龟》记载史官"改削诏敕"的职责;二是强调去芜存菁的修改目的,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以"改削谨严"评价良史笔法;三是带有书面语体特征,现代多用于学术考据场景,如古籍整理时对异体字的规范化处理。

该词与相近的"删改""修订"存在细微差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指出"删改"侧重去除错误,"修订"强调系统完善,而"改削"更突出精简文字的功能性修改。现代权威工具书《辞源》将其列为"校雠学"术语,印证了该词在文献学领域的专业地位。

网络扩展解释

“改削”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gǎi xuē,其核心含义为删改、修整,主要用于描述对文字、文章或作品的修改润色过程。

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由“改”(修改)和“削”(修剪)组合而成,指通过删减或调整使内容更精炼完善。例如《南史》中提到颜师古注解《汉书》时“随而改削”,即通过考证修正原文错误。

  2. 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创作、学术修订等领域。如作家反复修改文章(“好作家常改削自己的文章”),或学者修订著作(中“用心删节改削,炼成一首”)。

  3. 近义词与语境
    近义词为“点窜”,均强调对原有内容的调整。反义词则指向“保留原貌”的表达方式。

例句参考:

这一词语体现了汉语中对精益求精的追求,常见于严肃的文字修订场景。

别人正在浏览...

碍夜百骸九窍白头八薮徧诫煏爆伯利兹重阳落帽大明垫平递禅鹗荐二校风逆覆荡妇人之见伏袭告近膏脉高斯哥们隔栅公气关禁蜾蠃含荣家林浇波锦州久固稽阅据掌来路不明列缺溜掉木格泼寒强弱青拂蚯螾雀离佛图任身热灼如花似玉如数三惊善藴舌根音舍馆师干所有谈吐风生痛疾蜿蜿韦裳卫摄窝头乡哲胁衣饩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