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两善的意思、两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两善的解释

两者都好。《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太后报曰:‘吾反覆念之,思令两善。岂徒欲获谦让之名,而使帝受不外施之嫌哉!’” 王先谦 集解引《资治通鉴》 胡三省 注:“两善,谓国家无滥恩,而外戚亦以安全也。”《新唐书·郭子仪传》:“ 吐蕃 本吾舅甥国,无负而来,弃亲也。马牛被数百里,公等若倒戈乘之,若俯取一芥,是谓天赐,不可失。且逐戎得利,与我继好,不两善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两善”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两个方面都完善、都美好,或指两种美德、两种优点同时具备。它强调的是一种双重完备或兼美的状态。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 基本释义 “两善”由数词“两”(表示二、双方)和形容词“善”(表示美好、完善、善良、擅长)组合而成。其字面意思即指“两种善”或“两方面都好”。在具体语境中,它强调的是:

  1. 双重完善性:指事物或人在两个相关的方面都达到了完美的境地。
  2. 兼美并存:指两种不同的优点、美德或有利条件同时存在且不相冲突。

二、 出处与典籍例证 “两善”一词多见于先秦及汉代典籍,常用来描述理想的人格修养、行为规范或事物状态。

三、 用法解析

  1. 描述状态:指两个相关联的方面都处于完善、美好的境地。如“心体两善”(内在修养与外在仪态俱佳)。
  2. 指代美德:指两种应同时具备的优良品德或行为准则。
  3. 表达理想:代表一种兼得、完备的理想状态。
  4. 蕴含辩证:如《淮南子》所示,也用于讨论两种美好事物可能存在的矛盾关系(“两善不两立”),凸显了兼得之难能可贵。

四、 近义词辨析

总结来说,“两善”是一个源自先秦儒家典籍的古雅词汇,核心意义是指两个(通常相关联的)方面都达到完善、美好的状态,或指两种美德、优点同时具备。它体现了古人对内在修养与外在表现、或多种德性兼备的理想人格与和谐状态的追求。

网络扩展解释

“两善”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具体背景理解:

  1. 传统释义(指两者皆优)
    源自古代文献,表示两种事物或行为均处于良好状态。如《后汉书·皇后纪》中「思令两善」指国家与外戚双方受益,《新唐书》中郭子仪提出「不两善乎」强调同时维护和平与利益的双重考量。此用法多用于历史文本,强调两全其美。

  2. 现代公益倡议(专有名词)
    2010年由吴泽恒提出,指「辟谷济善」与「日行一善」的结合,倡导通过节制饮食(辟谷)践行慈善,形成持续性公益行动。该含义具有特定社会运动背景,与传统文化中的用法无直接关联。

  3. 品德赞誉(泛指双重优点)
    可形容个人兼具两种优秀品质,如道德修养与学识才能并存。此用法较宽泛,需结合具体描述对象判断。

使用注意:古籍中多为客观描述双方获益,现代语境下更侧重主观善行实践。建议根据文本年代及上下文选择释义方向,避免混淆古今概念。

别人正在浏览...

按剑残羹冷炙懆恶齿宿大米颠颠雕帐发悟分部逢时傅左骨身黑心眼子诃诮哄腾解蹙劫历节律觐谒撅皇城﹐打怨鼓拷绸夸众牢守略彴柳腰莲脸逻卫马鬣一滴冒嫌麻油密札札盆山平心静气平宥扑冬普济羣生强最砌累穹桑凄心衢闾驱乌荛牧三家巷生房沈脑守祧瞬心顺游私淑艾簑衣裙堂音跳博同床共枕团云队推三推四夏口闲生小狭斜楞蟹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