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善的意思、两善的详细解释
两善的解释
两者都好。《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太后报曰:‘吾反覆念之,思令两善。岂徒欲获谦让之名,而使帝受不外施之嫌哉!’” 王先谦 集解引《资治通鉴》 胡三省 注:“两善,谓国家无滥恩,而外戚亦以安全也。”《新唐书·郭子仪传》:“ 吐蕃 本吾舅甥国,无负而来,弃亲也。马牛被数百里,公等若倒戈乘之,若俯取一芥,是谓天赐,不可失。且逐戎得利,与我继好,不两善乎?”
词语分解
- 两的解释 两 (兩) ǎ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两个黄鹂。两本书。 双方:两可。两边。两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两旁。两侧。两袖清风。两败俱伤。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两(一市斤。旧
- 善的解释 善 à 心地仁爱,品质淳厚:善良。善心。善举。善事。善人。善男信女。慈善。 好的行为、品质:行善。惩恶扬善。 高明的,良好的:善策。善本。 友好,和好:友善。亲善。和善。 熟悉:面善。 办好,弄好:善
专业解析
“两善”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两个方面都完善、都美好,或指两种美德、两种优点同时具备。它强调的是一种双重完备或兼美的状态。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 基本释义
“两善”由数词“两”(表示二、双方)和形容词“善”(表示美好、完善、善良、擅长)组合而成。其字面意思即指“两种善”或“两方面都好”。在具体语境中,它强调的是:
- 双重完善性:指事物或人在两个相关的方面都达到了完美的境地。
- 兼美并存:指两种不同的优点、美德或有利条件同时存在且不相冲突。
二、 出处与典籍例证
“两善”一词多见于先秦及汉代典籍,常用来描述理想的人格修养、行为规范或事物状态。
- 《礼记·祭义》:这是“两善”最经典的出处之一。其中记载了曾子论孝与养的关系:“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公明仪问于曾子曰:“夫子可以为孝乎?”曾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君子之所为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参,直养者也,安能为孝乎?” 在讨论中,曾子提到:“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灾及于亲,敢不敬乎?… 众之本教曰孝,其行曰养。养可能也,敬为难;敬可能也,安为难;安可能也,卒为难。父母既没,慎行其身,不遗父母恶名,可谓能终矣。仁者,仁此者也;礼者,履此者也;义者,宜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强者,强此者也。乐自顺此生,刑自反此作。” 后文郑玄注或孔颖达疏在阐释相关思想时,常提炼出“内志”与“外体”皆需端正的思想,虽未必直接出现“两善”二字,但为后世如《淮南子》的表述奠定了基础。
- 《淮南子·说山训》:此篇明确使用了“两善”一词:“射者数发不中,人教之以仪则喜矣,又况生仪者乎?人莫欲学御龙,而皆欲学御马;莫欲学治鬼,而欲学治人:急所用也。… 走不以手,缚手走不能疾;飞不以尾,屈尾飞不能远。物之用者,必待不用者。故使之见者,乃不见者也;使鼓鸣者,乃不鸣者也。… 得鸟者,罗之一目也,今为一目之罗,则无时得鸟矣。今被甲者,以备矢之至,若使人必知所集,则悬一札而已矣。… 善举事者若乘舟而悲歌,一人唱而千人和。不能耕而欲黍粱,不能织而喜采裳:无事而求其功,难矣。有荣华者,必有憔悴;有罗纨者,必有麻蒯。此谓**两善**不两立,两立则不两得。” 这里的“两善不两立”意指两种美好的事物(或状态)有时难以同时并存或兼得,从反面说明了“两善”即指两种好处同时获得的状态是其理想追求(尽管此处指出其实现的困难)。
- 《礼记正义》等注疏:后世经学家在注解《礼记》相关篇章(特别是涉及射礼、容体与心志关系时)时,常会引申发挥“内志正,外体直”的思想,并将其概括为“心体两善”或“内外两善”,意指内在心志与外在仪态都达到完美。例如,射礼要求射手做到“内志正,外体直”(内心专注、目标明确,身体姿势端正挺拔),这被认为是射中目标的根本,也是君子修身的要求。这种“内正外直”的状态,就是“两善”的具体体现之一。
三、 用法解析
- 描述状态:指两个相关联的方面都处于完善、美好的境地。如“心体两善”(内在修养与外在仪态俱佳)。
- 指代美德:指两种应同时具备的优良品德或行为准则。
- 表达理想:代表一种兼得、完备的理想状态。
- 蕴含辩证:如《淮南子》所示,也用于讨论两种美好事物可能存在的矛盾关系(“两善不两立”),凸显了兼得之难能可贵。
四、 近义词辨析
- 兼善:更侧重于将好处或美德普施于众人(如“达则兼善天下”),或指个人修养的全面完善。范围比“两善”更广。
- 双美:意义与“两善”最为接近,都指两种美好事物或状态并存。但“双美”更通俗常见。
- 两全其美:成语,指做一件事顾全两个方面,使两方面都得到好处或达到满意结果。强调行动的结果使“两善”得以实现。
总结来说,“两善”是一个源自先秦儒家典籍的古雅词汇,核心意义是指两个(通常相关联的)方面都达到完善、美好的状态,或指两种美德、优点同时具备。它体现了古人对内在修养与外在表现、或多种德性兼备的理想人格与和谐状态的追求。
网络扩展解释
“两善”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具体背景理解:
-
传统释义(指两者皆优)
源自古代文献,表示两种事物或行为均处于良好状态。如《后汉书·皇后纪》中「思令两善」指国家与外戚双方受益,《新唐书》中郭子仪提出「不两善乎」强调同时维护和平与利益的双重考量。此用法多用于历史文本,强调两全其美。
-
现代公益倡议(专有名词)
2010年由吴泽恒提出,指「辟谷济善」与「日行一善」的结合,倡导通过节制饮食(辟谷)践行慈善,形成持续性公益行动。该含义具有特定社会运动背景,与传统文化中的用法无直接关联。
-
品德赞誉(泛指双重优点)
可形容个人兼具两种优秀品质,如道德修养与学识才能并存。此用法较宽泛,需结合具体描述对象判断。
使用注意:古籍中多为客观描述双方获益,现代语境下更侧重主观善行实践。建议根据文本年代及上下文选择释义方向,避免混淆古今概念。
别人正在浏览...
按剑残羹冷炙懆恶齿宿大米颠颠雕帐发悟分部逢时傅左骨身黑心眼子诃诮哄腾解蹙劫历节律觐谒撅皇城﹐打怨鼓拷绸夸众牢守略彴柳腰莲脸逻卫马鬣一滴冒嫌麻油密札札盆山平心静气平宥扑冬普济羣生强最砌累穹桑凄心衢闾驱乌荛牧三家巷生房沈脑守祧瞬心顺游私淑艾簑衣裙堂音跳博同床共枕团云队推三推四夏口闲生小狭斜楞蟹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