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取人之善以自治其身。《孟子·尽心上》:“ 孟子 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 朱熹 集注:“人或不能及门受业,但闻君子之道於人,而窃以善治其身。” 宋 叶适 《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臣闻朝廷开学校,建儒官,公教育於上;士子闢家塾,隆师友,私淑艾於下,自古而然矣。”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中正》:“‘以能问不能,以多问寡,私淑艾以教人,隐而未见之仁也。’私淑艾,谓取人之善以自淑,非以教人,而所以奬进愚不肖者,则教行乎其间矣。”
“私淑艾”是源自《孟子·尽心上》的古代汉语词汇,指通过汲取他人德行学问来自我修养的行为。以下为详细解释:
1. 词义解析
“私”指私下、间接的方式;“淑”通“叔”,意为拾取;“艾”同“刈”,即收割、获取。合指私下学习他人优点以完善自我,尤其适用于未能直接受教于师门的情况。朱熹注《孟子》时强调“闻君子之道而窃以善治其身”。
2. 历史语境
该词出自《孟子》对教育方式的分类:“君子之教五:时雨化之、成德、达财、答问、私淑艾。”其中“私淑艾”特指通过间接途径(如阅读著作或他人转述)学习先贤思想。
3. 现代延伸
如今可引申为对未亲授的师长或学派表达敬仰与传承,例如后人研究孔子思想但非其直系弟子,可自称“私淑孔子”。
权威性说明:(汉典)为极高权威来源,其他网页虽权威性较低但内容与《孟子》原文及朱熹注释一致,可作补充参考。
《私淑艾》是一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对某位大师或名家的崇拜与学习。这个词源自古代中国,其中“私淑”指的是私下心悦诚服地学习借鉴,而“艾”是指一种心悦诚服的态度。
拆分《私淑艾》的部首是“示/纟”、“水”和“丿/一”,笔画分别为5、4、1。
《私淑艾》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德充符·尊师》:“夫子蹇,与人为道者共其美者也。夫子敦以茂其实,愉以天下;夷问求学而楚国子属之,以私淑焉。”在繁体字中,私淑艾的写法为「私淑艾」。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私淑艾的写法没有太大的变化。然而,根据历史时期的不同,字形可能略有差异。
1. 张三一直私淑艾李四,希望能够像他那样成为一位出色的音乐家。
2. 他私淑艾一位大师,但是从未正式拜师学习。
3. 她对这位名家非常崇拜,私淑艾他已经成为她学习的动力。
私心、私意、淑女、淑德、艾叶、艾蒿、艾灸、艾滋病。
抱佛脚、沙门、侍从、崇拜、追随、向往、拜师。
刁难、敬而远之、轻视、唾弃、反感、违抗、疏远。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