俚赖的意思、俚赖的详细解释
俚赖的解释
聊赖,寄托。 清 陈维崧 《摸鱼儿·哭王生》词:“记年来,百无俚赖,聊将小令閒做。”
词语分解
- 俚的解释 俚 ǐ 民间的,通俗的:俚俗(粗俗)。俚语。俚歌。俚曲。 笔画数:; 部首:亻; 笔顺编号:
- 赖的解释 赖 (賴) à 倚靠,仗恃:依赖。仰赖。百无聊赖(精神上无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没意思)。 留在某处不肯走开:赖着不走。 不承认:抵赖。赖账。赖婚。 刁钻泼辣,不讲道理;游手好闲,行为不端的人:赖子。无赖
网络扩展解释
“俚赖”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lǐ lài,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释
- 含义:指“聊赖”或“寄托”,常用于描述精神上的依靠或情感上的慰藉。例如“百无俚赖”表示无所寄托、百无聊赖的状态。
出处与例句
- 清代文学引用:
清初词人陈维崧在《摸鱼儿·哭王生》中写道:“记年来,百无俚赖,聊将小令閒做。”
此句通过“俚赖”表达了作者因失去寄托而借创作小令排遣愁绪的情感。
补充说明
- 常见搭配:多用于否定形式(如“无俚赖”),强调缺乏精神依托或生活目标。
- 注意:部分低权威来源(如)提到“态度轻佻”等含义,但这一解释缺乏权威文献支持,建议以高权威词典(如汉典、沪江词典)的释义为准。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清代文学作品中的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二
俚赖
俚赖是一个汉字词语,多用于口语中,意味着粗鄙、庸俗、不正规的样子。
拆分部首和笔画
俚赖的部首是人字旁,共有10笔。
来源
俚赖一词最早见于《三国志·魏书·王异传》:“风俗有俚赖之姿。”这里的俚赖用来形容人的态度或行为粗俗、庸俗。
繁体
繁体字为 "俚賴"。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俚赖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俩、迲。
例句
他的举止很俚赖,一点也不正式。
组词
俚俗、赖账、赖皮、赖床、赖以生存
近义词
低俗、粗俗、庸俗、不雅
反义词
正统、规矩、庄重、端庄
别人正在浏览...
阿谀逢迎秉钧当轴兵主妣祖逋亡唱白赤足春杪辞书词无枝叶丛雀渊鱼殆危倒持干戈调符恶徵辅车唇齿莞尔而笑亥时和煖践败降玺荆人涉澭警司进退两难九花树距衰叩阍无路匡矫馈岁喇喇蛌连保流漾龙章凤函露天扪心难廕娘行偶蹄目弸彋偏擅朴貌亲覩清芷欺天罔人起羞起早摸黑饶益若有所亡商羽善会神羞适称识道抬价通宵彻夜头癣土灶外区巍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