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亲睹 ”。亲自看见。《孔子家语·弟子行》:“凡此诸子, 赐 之所亲覩者也。” 晋 王嘉 《拾遗记·秦始皇》:“ 始皇 与之语及天地初开之时,了如亲睹。” 晋 潘尼 《释奠颂》序:“ 尼 昔忝礼官,尝闻俎豆,今厕末列,亲覩盛美。”
本义为血缘关系密切,引申为“亲自、亲身参与”,强调直接性(如《说文解字》:“亲,至也”)。
古同“睹”,意为“看见、观察”(《康熙字典》:“覩,见也,与睹通”)。
整体释义:指亲眼所见、亲身观察,强调直接目击的可靠性。
“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此谓亲覩而身安。”
此处“亲覩”指通过亲身观察获得真知。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徵,衡乃亲覩其验。”
描述张衡亲自观测地动仪的现象,印证“亲覩”的实证性。
现代多用于书面语或学术语境,表示直接见证、确凿观察(如“亲覩历史事件”)。
动词,常与重大事件、自然现象搭配(例:“亲覩火山喷发”)。
“亲覩:亲眼看见。覩,‘睹’的古字。”
“覩,通‘睹’,见也。亲覩即亲见,强调目击的真实性。”
“亲覩”更具文言色彩,侧重主观参与性;“目睹”为现代常用词,仅客观描述“看到”。
“覩”是“睹”的异体字(《说文解字注》:“覩,古文睹”),现代规范写作“睹”,但古籍保留原字形。
参考资料:
(注:因古籍原文无网络链接,来源标注纸质权威出版物以符合要求。)
“亲覩”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基本词义
“亲覩”同“亲睹”,意为“亲自看见”,强调直接目击或亲身经历。该词由“亲”(亲自)和“覩”(同“睹”,看见)组合而成。
出处与例句
相关词语与诗句
衍生词包括“熟视无覩”“目不忍覩”等,诗句如“瑞应神奇目亲覩”也体现了其用法。
字形与使用注意
“覩”是“睹”的异体字,现代汉语中多写作“亲睹”,但古籍中仍保留“覩”的写法。使用时需注意语境,现代书面语中较少出现。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相关文献,可参考《孔子家语》及魏晋时期文学作品。
哀弄边堡仇耻黨譽德輶如毛雕敝貂熊芳讯奉命唯谨分视垢纷光曜冠军贵而贱目鬼书过眼烟云汗下浩生闳言高论宦迹环理毁恶虺螫火灶阶序禁内吉州窑旷阔款坎枯肠滥用笭箵驴生笄角瓮生根緑水青山秘府跑洋河偏险破贷破瓦期寄旗人起文三叠沙界上交不谄烧灼湿热守産舒畅水乌他梳栊数见不鲜署书松圆填安通参向若献爵先意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