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毛笔。 汉 扬雄 《答刘歆书》:“ 雄 常把三寸弱翰,齎油素四尺,以问其异语。”亦作“ 三寸弱管 ”。
“三寸弱翰”是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基本释义
指毛笔,常用于古代文献中。其中“三寸”形容笔杆长度,“弱翰”指柔软的笔毫(“翰”本义为鸟羽,古时以禽鸟羽毛制笔)。
出处与用法
源自汉代扬雄《答刘歆书》:“雄常把三寸弱翰,齎油素四尺,以问其异语。”意为扬雄常持毛笔与白绢记录方言异语。后世文学作品中亦沿用此词,如晋代陆云诗句“岂无弱翰,才不克赡”。
同义词与变体
该词亦作“三寸弱管”,两者含义相同,均代指毛笔。
文化关联
古代文人常以“弱翰”谦称自己的文笔或书写工具,体现传统谦逊表达习惯。例如章炳麟曾引用扬雄典故,描述记录方言的过程。
总结来看,“三寸弱翰”是古代对毛笔的雅称,兼具实用与文学意象,多见于汉晋文献及后世文人的引述。
《三寸弱翰》是一个成语,意指笔迹瘦弱不工整。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书法或字迹不够美观的情况。它展示了对字迹的要求和品质的强调。
根据《康熙字典》,《三寸弱翰》可以拆分为三个部首:一字部、弓字底部和羽字边。总共包含11个笔画。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于唐代文人李朝威的诗文中,后来被引用为一个固定的成语用于描述字迹不佳的情况。
《三寸弱翰》的繁体字是「三寸弱翰」。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略有不同。在古时候,「三寸弱翰」可能存在一些细微的变化,但基本的形状和结构与现代相似。
1.他的字迹零乱,七零八落,真是一副「三寸弱翰」。
2.这篇文章的字迹苍白无力,一看便知是「三寸弱翰」。
没有与《三寸弱翰》相关的固定组词。
1. 拙劣之笔
2. 粗糙字迹
3. 不工整字
1. 一字千金
2. ************
3. 金戈铁马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