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磔的意思、寸磔的详细解释
寸磔的解释
(1).碎解肢体,古代的一种酷刑。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督抚·经略大臣设罢》:“至戊午年, 镐 ( 杨镐 )又以边境事再起经略 辽东 ,遂至三路丧师。此其罪又寸磔不足赎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人人共愤,皆思寸磔 马 ( 马士英 ) 阮 ( 阮大鋮 ),以谢先帝。”
(2).斩成许多小段。 ********* 《孤雁》诗:“拼着寸磔的愁肠,泣诉那无边的酸楚。”
词语分解
- 寸的解释 寸 ù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尺的十分之一:尺寸。 短小:寸土。寸阴(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寸心。寸步难行。 姓。 笔画数:; 部首:寸; 笔顺编号:
- 磔的解释 磔 é 古代分裂牲体以祭神。 古代一种酷刑,把肢体分裂:磔刑。 汉字笔形之一,即“捺(?)”。 笔画数:; 部首:石;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寸磔”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历史和法律层面的特定含义,以下从不同维度详细解释:
一、字源与基本释义
- 字义拆分:由“寸”和“磔”组成。
- 寸:本义为长度单位(约3.33厘米),引申为“微小”或“局部”。
- 磔:指分裂肢体,古代祭祀或刑罚中的一种行为。
- 整体含义:指将人体切割成碎块或小段,是古代一种极残酷的死刑方式,又称“碎解肢体”。
二、历史背景与实施
- 刑罚性质:
属于“千刀万剐”类酷刑,需对受刑者进行长时间肉体折磨。例如,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受刑时,寸磔持续了10小时,期间需割满特定刀数才致命。
- 文献记载:
- 明代杨镐因战败被弹劾“寸磔不足赎罪”(《野获编》)。
- 清代马士英、阮大铖等奸臣被民间要求处以寸磔(《桃花扇》)。
三、与其他酷刑的区别
- 与凌迟的对比:
- 寸磔:强调“斩成小段”,可能包含肢解过程。
- 凌迟:更注重“切割次数”,如明代刘瑾受刑需割3357刀,最后一刀致命。
两者均为极刑,但行刑方式和侧重点不同。
四、引申与争议
部分文献提到“寸磔”可比喻短视行为(如商业或个人决策),但此用法非主流,更多见于对字面义的文学化延伸。主流解释仍围绕刑罚展开。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案例或刑罚细节,可参考权威史料如《史记》《野获编》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寸磔》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用细绳或绳索把一人的手和脚捆绑在一起吊在梁上杀死,古代的一种酷刑。
拆分部首和笔画:寸磔是由寸部首和磔部首组成的,寸部首是指“寸”字部分,而磔部首是指“疌”字部分。总共由10笔构成。
来源:《寸磔》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法律系统中的一种残酷刑罚。它是一种令人恐惧的死刑,被用于对重罪犯的处决。
繁体字:《寸磔》的繁体字为「寸縶」。
古时候汉字写法:古代汉字中,《寸磔》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然保持了相似的结构和意思。
例句:他犯下了滔天大罪,最终被判处寸磔之刑。
组词:寸磔并不常见于日常用语,因此没有与之相关的组词。
近义词:寸磔的近义词可能是“五马分尸”、“千刀万剐”等词语,它们都指的是残酷的死刑。
反义词:寸磔的反义词可能是“释放”或“宽大处理”,意指放过罪犯或对其进行较轻的刑罚。
希望以上解答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白金砂白雁避禅弊害不斩眼虫叶成字寸土不让大帛大楼蹈厉德绥迭头更居工瞽钩鎌钩深广长覈举惑世诬民家隆降免监门见新焦巴巴矫舌禁地集矢之的控抑口井冷突龙爪槐马口铁毛毛细雨门面话谬诬模样攓取洽通起初秋杪缺吃短穿三官堂僧庐商决善平参横市布时栋士庶松变讼狱潭渊腾颊跳级听会同德同心五奸响附鲜辉校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