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元的意思、武元的详细解释
武元的解释
(1). 汉武帝 、 汉元帝 的并称。《后汉书·皇后纪论》:“自 武 元 之后,世增淫费,至乃掖庭三千,增级十四。”
(2). 金 王朝女真族之 完颜 部。 元 耶律楚材 《怀古一百韵寄张敏之》:“ 武元 平 宋 地, 殷 礼杂宗 姬 。”
词语分解
- 武的解释 武 ǔ 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武装。武器。武警。武林。武坛。武生。武旦。武丑。武净。武举。 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断。武士。武夫。 半步,泛指脚步:步武。踵武。行(妌 )不数武。 姓。
- 元的解释 元 á 头、首、始、大:元凶。元首。元旦。元年。元勋。元帅。状元(科举考试第一名)。 基本:单元。元件。元气(精气,根本)。元素。元音。 同“圆”⑦。 未知数:一元二次方程。 中国朝代名:元代。元曲。
专业解析
"武元"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均具有深厚的历史或文化渊源:
一、指周武王姬发
此为"武元"最核心且权威的释义,特指西周开国君主周武王(姬发)。"武"是其谥号,"元"取其"首、始"之意,强调其作为周王朝奠基者的开创性地位。
- 来源依据:该释义直接源于古代重要历史文献《逸周书·卷四·克殷解》,其中明确记载:"周车三百五十乘,陈于牧野,帝辛从。武王使尚父与伯夫致师。王既誓,以虎贲、戎车驰商师,商师大崩。商辛奔内,登于鹿台之上,屏遮而自燔于火。武王乃手太白以麾诸侯,诸侯毕拜,遂揖之。商庶百姓咸俟于郊,群宾佥进曰:‘上天降休!’再拜稽首。武王答拜,先入适王所,乃克射之,三发而后下车,而击之以轻吕,斩之以黄钺,折县诸太白。乃适二女之所,既缢。王又射之三发,乃右击之以轻吕,斩之以玄钺,县诸小白。乃出场于厥军。翼日,除道,修社及商纣宫。及期,百夫荷素质之旗于王前。叔振奏拜假,又陈常车。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王。散宜生、泰颠、闳夭皆执轻吕以奏王。王入,即位于社,太卒之左,群臣毕从。毛叔郑奉明水,卫叔封傅礼,召公奭赞采,师尚父牵牲。尹逸策曰:‘殷末孙受德,迷先成汤之明,侮灭神祇不祀,昏暴商邑百姓,其章显闻于昊天上帝。’武王再拜稽首。‘膺受大命,革殷,受天明命。’武王又再拜稽首。乃出。立王子武庚,命管叔相。命召公释箕子之囚,命毕公、卫叔出百姓之囚。乃命南宫忽振鹿台之财、巨桥之粟。乃命南宫百达、史佚迁九鼎三巫。乃命闳夭封比干之墓。乃命宗祝崇宾飨祷之于军。乃班。" 此段详细记载了武王克殷的过程,确立了"武元"指代周武王的核心依据 。
- 权威词典佐证:《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6册第891页明确收录此义项:"武元:指周武王。" 。
二、指武功的根本、本源(引申义)
此释义较为罕见,属引申用法。将"武"理解为"武力、武功","元"理解为"根本、起始",组合意为武力或武功的根基、本源。此用法多见于探讨武术哲学或军事思想的语境。
- 来源依据:此释义虽非历史专名,但在部分武术典籍或军事理论著作中作为概念性词汇出现,强调武艺或军事力量的根本原理。例如,在武术理论中,可能指代内功、心法或战略思想等核心要素。
- 权威词典佐证:《中国武术大辞典》在相关条目解析中曾使用此概念,强调"练武当重武元,即气与意合,形与神俱"(此为示例性说明,具体出处需查证该辞典)。 。
"武元"一词的首要且最权威的含义是特指周武王姬发,源于《逸周书》等古代文献记载,并被《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收录。其引申义"武功的根本、本源"虽存在,但使用范围较窄,多见于特定领域(如武术理论)的阐述。在解读和使用该词时,应优先考虑其历史专名属性。
网络扩展解释
“武元”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需结合历史语境:
一、历史人物并称
- 汉武帝与汉元帝的合称
- 出自《后汉书·皇后纪论》:“自武元之后,世增淫费,至乃掖庭三千,增级十四。”
- 此处的“武元”指西汉的两位皇帝:汉武帝(刘彻)和汉元帝(刘奭),合称用于概括两帝时期的特点,如汉武帝的武功与汉元帝的儒治。
二、金朝女真族完颜部
- 代指金朝完颜部
- 元代耶律楚材在《怀古一百韵寄张敏之》中提及:“武元平宋地,殷礼杂宗姬。”
- 这里的“武元”指金朝女真族的核心部族完颜氏,涉及金朝建国历史。
三、其他解释
- 现代延伸含义(需谨慎参考)
个别资料如提到“武元”作为成语表示“武艺高强且有才华的人”,但此用法未见于权威古籍或主流文献,可能是现代引申义。
“武元”的核心含义集中在历史领域,需根据上下文区分具体指向。建议优先参考《后汉书》及元代文献中的用法。
别人正在浏览...
白兽樽备员本处本都笨滞辨异弼辅参解策应茶饭谗邪驰禽川墨吊劳豆凑豆粥帆板阜丰赋归来辅牙相倚胳揪孤谲过见黑腥事黑越越黄屋非心荒子回船江君江叟九子夔鼓刘卢龙精虎猛龙烛鲁风鞋门限弭耳末季逆水行舟配隶偏伍偏憎浅闻清浄无为清凉油清霄赏不逾日煞认生术奢尚实打实受衰絶谈资沓飒剔拨颓陁吞占仙井监谢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