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髯参军的意思、髯参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髯参军的解释

(1). 晋 郄超 的别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宠礼》:“ 王珣 、 郗超 竝有奇才,为大司马所眷拔。 珣 为主簿, 超 为记室参军, 超 为人多须, 珣 状短小。于时 荆州 为之语曰:‘髯参军,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

(2).羊的别名。《履斋示儿编·杂记·人物异名》引 晋 崔豹 《古今注》:“羊曰美髯主簿、髯参军。”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髯参军”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典故的称谓,最早见于魏晋时期文献,特指东晋名士桓彝。《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字面意为“长须的参军”,因桓彝任参军一职时“美髯出众”而得名。据《晋书·桓彝传》载,桓彝性格刚正且仪表威严,其须髯丰茂的特征成为同僚辨识他的标志,时人以“髯参军”代称,既体现官职身份,又暗含对其气度风范的赞誉。

此称谓后被文人沿用,如宋代《太平御览》、明代《说郛》等典籍均收录该词,多用于形容兼具文才武略且仪容威严的幕僚官员。现代汉语研究中,“髯参军”常作为古代职官别称的典型案例,用以解析魏晋时期以形貌特征代指人物的语言现象。

网络扩展解释

“髯参军”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古代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一、人物别称(晋代郄超)

  1. 来源:出自《世说新语·宠礼》,记载郄超因胡须浓密,担任桓温的记室参军,与身材短小的主簿王珣齐名。时人用民谣形容二人:“髯参军,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
  2. 引申:后以“髯参军”代指记室参军这一职位,或特指郄超本人。

二、羊的别名

  1. 依据:晋代崔豹《古今注》中称羊为“美髯主簿”或“髯参军”,可能因羊的颌下长须特征得名。
  2. 扩展: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也沿用此说法,称羊为“髯须参军”。

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坌集边郊蔽泥腷塞不误间蝉鸣黍撑场面赤小当先盗乱盗塞大水斗穴断碑裰领道袍放淤法钱冯冯翊翊風覽改掉干升拱动观客过境孤生花边花衢假厮儿金榜题名隽功郡主君子协定举手之劳六御龙爪花扪足檷枸螟脯逆走旁室平圆迫急破亮潜怀衾衣泉冥入苙僧靿袜襂纚豕亥受动衰季水货说序天地不容亭宇通商惠工韦藩文天祥忤头忤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