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ten Heavenly stems to designate marks of order] 用于表现次序的符号,常和“地支”连用,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总称。参见“ 干支 ”。
天干是中国古代历法、术数等领域的重要符号系统,其含义可从多个维度解析:
天干共有十个符号,依次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合称“十天干”。最初用于表示时间次序,后与地支配合形成干支系统,构成六十甲子循环周期,广泛应用于纪年、纪月、纪日等。
每个天干兼具五行属性和阴阳特性:
天干体现了古代“天人合一”思想,通过五行生克(如木生火、火生土)和阴阳平衡,解释自然与人事的关系。例如,南怀瑾认为天干反映了地球与星体间的能量互动。
如需更深入的天干生克关系或实例解析,可参考命理学专著或历法研究资料。
《天干》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天空的干支,也可用来代指天空、天气。
《天干》由部首“天”和部首“干”组成。它的笔画数为10画。
《天干》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卜筮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干被用来表示日、月等天文现象。后来,这个词逐渐引申为其他与天空和天气相关的意思,例如指代气候和环境。
《天干》的繁体字为「天干」。
在古代,「天干」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在西周时期,它的写法为「天干」。到了汉朝,写法逐渐演变为「天干」。明代后期,经过了一系列简化和规范,才形成了现代的写法。
1. 雨过天干,洗净大地,使一切都变得清新明朗。
2. 阴沉的天干使得人们情绪低落。
3. 星星在夜空中闪烁,构成了美丽的天干。
1. 天空
2. 天气
3. 天文
4. 天主
5. 天地
1. 天空
2. 空中
3. 天上
4. 天穹
5. 天象
1. 地面
2. 人间
3. 地底
4. 阴间
5. 地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