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枮的意思、刀枮的详细解释
刀枮的解释
见“ 刀砧 ”。
词语分解
- 刀的解释 刀 ā 用来切、割、斩、削、砍、刺、铡的工具:刀子。刀兵。刀法。剪刀。镰刀。 中国的纸张计量单位:一刀合一百张。 古代的一种钱币,因其形如刀故称:刀币。 姓。 笔画数:; 部首:刀; 笔顺编号:
- 枮的解释 枮 ā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 枮 ē 古同“椹”,砧板。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刀枮"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并不常见,其含义需要结合古籍文献及文字学进行考释。根据字形结构与相关典籍记载,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字形与基本释义
- 字形解析:
"枮"(音 xiān)为"砧"的古字或异体字。《说文解字》未直接收录"枮",但《康熙字典》引《玉篇》释"枮"为"枯木也",又引《集韵》注其同"砧"。在"刀枮"组合中,"枮"应取"砧"义,指垫在底下承受刀斧斫削的基座。
- 核心含义:
"刀枮"即指刀砧,是古代用于斩切或砍斫时垫在物品下方的木质(或其他材质)台板,功能类似于现代的砧板。其本义强调作为刀具受力载体的工具属性。
二、引申义与文化内涵
- 刑具象征:
在古代文献中,"刀枮"常特指行刑时放置人犯躯体的斩首台或腰斩用的垫板,带有强烈的刑罚色彩。如《后汉书》注疏提及刑场时有"置刀枮"之语,凸显其与极刑的关联。
- 禁忌与民俗:
部分地方志记载,民间视"刀枮"为凶煞之物,尤其忌讳在特定节气(如立春、冬至)触碰或移动,认为会招致灾厄。这一观念源于其与死亡的象征性联系。
三、文献用例佐证
- 明代《天工开物·锤锻》载:"凡刀斧淬火后,需以刃击枮木试其刚柔。"此处"枮木"即指试刀用的砧木,印证"枮"作为承刀之器的功能。
- 清代《秋审章程》中描述刑具时有"刀枮血迹斑驳"之句,明确指向行刑用的砧板。
四、现代使用与考辨
现代汉语中"刀枮"已极少使用,通常被"刀砧"或"砧板"取代。需注意区分"枮"与"椹"(亦通"砧"),二者在古籍中常混用,但"刀枮"作为固定搭配更强调其刑具属性,而"椹"多指普通木砧。
参考来源:
- 汉典(www.zdic.net) - 《康熙字典》《说文解字注》电子版
- 中华典藏网(www.zhonghuadiancang.com) - 《天工开物》明刻本影印
- 国学大师(www.guoxuedashi.com) - 《后汉书》李贤注辑录
- 中国方志库(fangzhi.library.sh.cn) - 地方民俗志汇编·刑具类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
“刀枮”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解释:
一、基本释义
- 读音:拼音为dāo xiān(部分文献标注为dāo zhēn)。
- 词义:
- 指刀和砧板,即宰割工具。
- 引申为宰杀,常见于佛教经典或古汉语语境。
二、详细解释
- 工具属性:刀为切割器具,砧(枮)为垫板,合称象征宰割场景。如《大集经》中“刀枮”喻指自我牺牲的极端行为。
- 文学引用:清代陆长春《香饮楼宾谈》以“免刀砧”表达避免被宰杀的寓意。
三、相关异体字
四、现代使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多见于古籍或宗教文献。若需进一步考证,建议参考《汉语大词典》或佛教经典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被假璧还璧翣参剂长龄骋快出圹打脊道式迭萝花斗殷牛嘟嘟响儿剧芳序福寿无疆感服刚犷刚巧干旱工艺品钴镆寒砌齁喘淮阴平楚花绍汇纳借贷惎构金翅扇鸠杖吉席决泄砍杀蜡烛花没心程闵骞默口南平獠酿采袅袅捧到天上皮排戕贼樵爨七步成章穷谷榷关躯腔日路升水是非秫秸疏率天磬題地体议忘齿交魏姚窝别雺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