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mall county] 下县。古代县分三等:粮十万石以下为上县,六万石以下为中县,三万石以下为下县
弹丸下邑。——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1).国都以外的城邑。《春秋·庄公二十八年》“冬,筑 郿 ” 晋 杜预 注:“ 郿 , 鲁 下邑。” 孔颖达 疏:“国都为上,邑为下,故云 鲁 下邑。”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促装下邑,浪拽上京。” 宋 王安石 《与孟逸秘校手书》之一:“自京师奉别,于今已八6*九6*年……忽得书,乃知尚滞下邑,幸得会合,欢慰固无量。”
(2).小地方;小县。 晋 陆云 《吴故丞相陆公诔》:“和羹未飪,宰兹下邑。” 唐 韩愈 《祭郴州李使君文》:“伏荒炎之下邑,嗟名頽而位仆。” 清 姚鼐 《张仲絜时文序》:“﹝ 常熟 ﹞虽偏僻下邑,其士人多知乘时,或逾于都会广聚之区,习使之然也。”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下邑汉语 快速查询。
“下邑”一词在汉语中有两层主要含义,综合权威来源的释义如下:
国都以外的城邑
原指都城之外的附属城镇。例如《左传·庄公二十八年》提到“郿,鲁下邑”,晋代杜预注:“国都为上,邑为下”,说明“下邑”是相对于首都而言的次级行政单位。
小地方或小县
后引申为规模较小或地位较低的县邑。古代以粮食产量划分县等,三万石以下为下县,如清代邵长蘅在《青门剩稿》中用“弹丸下邑”形容小城。唐代韩愈《祭郴州李使君文》中的“下邑”也指偏远小县。
历史背景与用例:
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
下邑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低级的村庄或小的行政区域。
下邑的部首是一,共有七笔。
下邑由下和邑两个字组合而成。下表示低、较低的含义,邑表示村庄或小的行政区域。两者合在一起,表示一个低级的村庄或行政区域。
下邑的繁体字为「下衹」。
在古代汉字中,下邑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在篆书中,下邑的形状可能会略有差异。在隶书中,下邑的笔画数目也可能有所变化。
1. 这个小山村是个下邑,人口稀少,生活简朴。
2. 下邑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需要更好的建设。
下邑在组词中常常搭配其他词语,例如:下邑民居、下邑建设、下邑特色等。
下邑的近义词包括:小村庄、小乡镇、低级行政区等。
下邑的反义词包括:上邑、高级行政区等。
爱果襃博报身佛鄙蔽彩陶初民到彼岸抵债掇饰讹略孤店故姑诂训杭州市横杀黄壤欢溜溜话胚缴驳解衣槃磅九华菊九枝花韲音坑洼酷殁羸服雷鼓流连忘返蹓马明镜命书木扇嗯声腻云牌使贫产聘用迫力普浃拑勒峭峙秋刑三头深耽深造射日师范施皮茨四野速熟夙谊宿症堂息提挈突黎凸起违命遐邦乡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