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歌诗的意思、歌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歌诗的解释

(1).咏唱诗篇。《左传·襄公十六年》:“ 晋侯 与诸侯宴于 温 ,使诸大夫舞,曰:‘歌诗必类。’” 杜预 注:“歌古诗,当使各从义类。”《墨子·公孟》:“君与父母、妻、后子死,三年丧服……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孙诒让 间诂:“《周礼·小师》注云:歌,依咏诗也。”

(2).配有乐谱可以歌唱的乐府诗。 章炳麟 《国故论衡·辨诗》:“ 汉 世所谓歌诗者,有声音曲折,可以弦歌,如《河南周歌声曲折》七篇,《周謡歌诗声曲折》七十五篇是也。故《三侯》《天马》诸篇, 太史公 悉称诗。盖《乐府》外无称歌诗者。” 朱自清 《中国歌谣》三:“这些歌诗决不是徒歌,一因其中有‘曲折’(即乐谱),二因它们都在《乐府》。”

(3).泛指诗歌。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 明帝 为太子,乐人作歌诗四章,以赞太子之德。” 前蜀 韦庄 《乞彩笺歌》:“我有歌诗一千首,磨礱山岳罗星斗。” 宋 范仲淹 《即席呈太傅相公》诗:“ 白傅 歌诗传海外, 晋公 桃李满人间。” 清 莫友芝 《<巢经巢诗抄>序》:“论吾子平生著述,经训第一,文笔第二,歌诗第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歌诗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三个核心维度,兼具文学形式与艺术表现的双重属性:


一、基础释义

歌诗指可配乐吟唱的诗歌,是诗与乐结合的产物。


二、历史演变与分类

  1. 先秦至汉魏

    歌诗与音乐共生,《诗经》《楚辞》及汉乐府均为代表。如《汉书·艺文志》单列“歌诗”类目,收录宫廷乐舞歌词(来源:《中国文学史》)。

  2. 唐代的文体分化

    白居易提出“歌诗”与“杂诗”之别,其《与元九书》称“自拾遗来,凡所适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谓之讽谕诗;其余谓之杂律诗、歌行、歌诗”(来源:《白居易集校注》)。此时“歌诗”特指可入乐的短篇韵文。


三、现代学术界定

当代学者强调其表演性与文本性的统一: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 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任半塘. 《唐声诗》. 上海古籍出版社.
  4.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中国音乐词典》. 人民音乐出版社.

(注:因部分古籍原典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以权威出版物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

“歌诗”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1.咏唱诗篇

指以吟唱或朗诵的方式表达诗歌内容。这一用法最早见于《左传·襄公十六年》记载的“歌诗必类”,意为吟唱古诗需符合其义类。例如春秋时期,诸侯宴会中常通过歌诗传递礼仪与思想。

2.可歌唱的乐府诗

特指配有乐谱、可演唱的乐府诗。乐府诗是汉代设立的官方音乐机构采集的民歌或文人创作诗,部分作品被谱曲传唱,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这类诗歌兼具文学性与音乐性。

3.泛指诗歌

广义上可代指所有诗歌体裁。例如晋代崔豹《古今注》提到“乐人作歌诗四章”,宋代范仲淹诗句“白傅歌诗传海外”,均以“歌诗”指代诗歌作品。这一用法在历代文献中较为常见。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左传》《古今注》等古籍,或查阅汉典、沪江词典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抱火厝薪笨伯变价标俊逋逃薮踩践仓府柴册礼长杨宫冲风床垫达见登时间芳蚁分钗凤凰赗助副产品腹藳高低绠短关陲孤寡海水难量好畤侯讦控罥罣科名凉沙詅嗤符魔意目艳纳命贫困潦倒钱桌栖居沙莽膻乡瘮懔蛇渊囿十八埊狱收教手头字霜练水舀素尘榫头腆赠团掿突将瓦殿未来生问状吴声遐阐下街乡间贤劫纤离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