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arth dam;earth-filled dam] 由土、砂或石块构成主体部分和不透水材料(如粘土或混凝土)构成坝心的坝
土坝,作为水利工程中常见的一种挡水建筑物,其核心含义指主要使用当地土料、砂砾等天然材料,经分层填筑碾压或水力冲填等方式建成的坝体。以下从词典释义与工程特性两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定义:
土坝(tǔ bà):用土、砂、石等材料筑成的拦水坝。其特点是就地取材,施工简便,但对地基要求较高,需防渗处理。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1321.
主要特征包括:
《水利工程技术手册》进一步明确其技术规范:
土坝需满足抗渗性、稳定性和耐久性三大核心要求。坝体设计需依据地质条件选择防渗结构,并通过排水设施控制浸润线,防止渗透破坏。
来源: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水工设计手册》(第二版).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3: 卷4 第2章.
关键技术要点:
据《中国水利史纲要》记载,土坝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芍陂(今安徽安丰塘),历经千年技术迭代。现代代表工程如:
来源:姚汉源. 《中国水利史纲要》. 水利电力出版社, 1987: 第3章;
长江水利委员会. 《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设计总结》.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规定土坝设计原则与技术指标。
收录全球土坝工程案例及技术参数(如美国奥罗维尔坝)。
注:以上文献来源可通过出版社官方渠道或学术数据库(如知网、万方)验证,工程设计标准以水利部最新发布文件为准。
土坝是一种利用当地土石材料建造的挡水建筑物,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土坝是以土料、砂砾、卵石等为主体,结合不透水材料(如黏土或混凝土)作为防渗层构成的坝体。其核心特点是就地取材,通过碾压、抛填等工艺筑成,属于柔性结构,能适应地基变形。
优点:
缺点:
在汉语中,“土坝”也比喻表面坚固但内在脆弱的事物,源自其易受水流侵蚀的特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技术参数,可参考权威工程资料或政府水利网站(如三明市政府门户网站)。
阪隰裱画铺禅师窟逞风赤霜袍橱子大食定量阨曲轒輼负床之孙告报高睨革船宫众瑰颖过家家恒山蛇虹映骄傲自大焦头烂额积楚径易计穷势蹙九神峻刑暌携昆灵之池老而不死辣挞冷雨翎枝吏气立身扬名留一手礼先一饭暝霭女儿攀援茎耙梳陪奁房燃灰人稠物穰仁人义士三藏扫堂腿煞车山萧烧丹炼汞铩羽涸鳞顺纪忝冒铜松通套玮宝围棋香荃獮田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