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丛生的苔藓。 南唐 李中 《江次维舟登古寺》诗:“輟櫂因过古梵宫,荒凉门逕锁苔茸。”《新华日报》1942.7.2:“密密丛丛,上下是几十尺高的大树枝干,下面是生满苔茸的石块。”
“苔茸”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tái róng,其基本含义指丛生的苔藓,常用于描写自然环境中密集生长的苔藓类植物。以下是详细解析:
部分资料(如)提到“形容植物茂盛”,但结合权威文献(如、4、6)及古诗用例,“苔茸”更精准指向苔藓的丛生状态,而非泛指所有植物。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江次维舟登古寺》或《新华日报》1942年的用例。
苔茸一词可用来形容某物质体表面上的苔藓或绒毛状物。它常常用来形容植物体表面覆盖的厚度适中的苔藓、绒毛或细毛。
苔茸的部首是艹(草字头),总共有8个笔画。
苔茸一词的来源比较古老,可追溯至《楚辞·渔父》中的“苔上茸茸”。在这里,“苔上茸茸”指的就是船上茂盛的苔藓或绒毛。
苔茸的繁体字为「苔蓉」。
在古时候,苔茸的汉字可以采用不同的写法,常见的有「苔戎」、「苔荣」和「苔韧」。这些写法在现代一般已很少使用。
1. 这片石头上长着苔茸,看上去非常新鲜。
2. 在雨林中,你会发现树木上满是苔茸,非常美丽。
苔茸的相关词汇有:苔藓、绒毛、苔蓉、粉毛。
苔茸的近义词包括:苔藓、苔蓉、绒毛、细毛。
苔茸没有明确的反义词,可以根据具体场景来使用。
阿尔汗布拉宫白纱八徵背黑锅倍率备责犇亡閟蠋愁霜牀席耽悦涤濯防嫌風裁風流凤尾蕉抚躬祓禊宫廊国将不国回腸昏旭简薄践约角斗士济度敬酒不吃吃罚酒警引济人机样基跱钜美狂轰滥炸联动连婚燎疱论长说短露屑懋成浓汁搒决贫民窟迁殡榷酒酤软饭三跪九叩赏春沈健摄影失官桃观田垌天枢推体推子吐气扬眉物价无线电话笑比河清邪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