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信。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七:“或有淡薄相待、缄翰莽卤者,每吟 张博士 诗云:‘新酒欲开期好客,朝衣暂脱见闲身。’” 唐 李匡乂 《资暇集》卷下:“四方缄翰,日满閽者之袖。”
“缄翰”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综合理解:
“缄翰”指书信,具体指古代用缄封(蜡封)并书写于竹简、绢帛或纸张上的信件。其中:
古代书信需用蜡封口并加盖印章(称为“封泥”),以确保私密性和真实性。因此,“缄翰”不仅指代信件本身,也隐含对书信内容文采的赞美。例如唐代文献记载:“四方缄翰,日满閽者之袖”(各地书信每天塞满守门人的衣袖),可见其使用场景。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用例,可参考《云溪友议》《资暇集》等唐代典籍。
《缄翰》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指将信件进行封存或者密封起来的意思。它通常用来形容在特定的场合下使用印章封存信件,以示重要的尊贵。这个词具有一种庄重、严肃的氛围。
《缄翰》这个词的部首是“缶(fǒu)”,是一个包裹东西的容器。它的笔画数一共是17画。
《缄翰》一词源自于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采薇》一篇中,用来表达重要信件被封存的意思。
古代汉字写法中,缶形状并不像现代汉字中的“缶”,而是一个容器的盖子。而翰的古字形则更加像一只鸟,代表了书信的飞鸿之意。后来,这两个字兼容并蓄,成为了现代字形的《缄翰》。
《缄翰》的繁体字是「緘翰」。
1. 宋代文学家陆游曾写道:“缄翰纷纷宠塞,丹青空笑声。
2. 在古代,皇帝亲自缄翰临朝,表达对臣子的重要任务的赏识。
1. 纸缄:使用纸张来封存信件。
2. 翰墨:指笔墨,也指文人笔下的文章。
3. 缄默:形容沉默寡言。
1. 封存:指将文件、物品等密封起来,不让外界知晓。
2. 封印:表示将某物封闭起来,以示重要或神圣。
通信:表示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暗虫绷定不了了之车祸陈遗饭感筹略丑谥春暄辞歇蛋青色放教芳林苑方召翻引钱敷广个事宫院贯盈恶稔国家公园合鬟鹤媒话不相投尖子生讦窃借重击钟食拘挛铿铿乐意乐子蓼风历堦礼仪之邦胪名麻蓝蒙颂孽根祸胎捏构遣词清防清静寡欲汽油机取途荣悴镕铄鳃孔设方使然输款穗子太先生田谷天台宗跳白索推出拓境网蜽文章宗匠夏锄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