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麇舌的意思、麇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麇舌的解释

亦作“麕舌”。药草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八·酸模》﹝附录﹞引《别录》:“麕舌,味辛,微温,无毒。主霍乱腹痛,吐逆心烦。生水中,五月採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麇舌”在汉语中属于罕见词汇组合,目前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均未收录该词条。从构词法分析,“麇”指獐子(《说文解字·鹿部》释为“麞也”),也通“麕”表成群之意(《左传·昭公五年》载“求诸侯而麇至”);“舌”为口腔器官或代指言语。二者组合缺乏明确典故出处与固定语义。

建议核实是否为“麈舌”之误。“麈”指驼鹿尾制成的拂尘,古代多用于文人雅集,如《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有“麈尾冠巾”的记载,与“舌”组合可引申为清谈雅言。若确需使用“麇舌”一词,建议在具体语境中结合文献佐证其特殊含义,或参考《故训汇纂》《中文大辞典》等大型辞书进一步查证。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麇舌”的词义解释如下:

  1. 基本词义
    麇舌(亦作“麕舌”)是一种药草名,最早记载于《名医别录》(简称《别录》),后由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草八·酸模》附录中引用。

  2. 性味与功效
    其性味辛、微温,无毒,主治霍乱引起的腹痛、呕吐反胃及心烦等症状。

  3. 生长环境与采集
    该植物多生长于水中,传统采药时间为农历五月。

  4. 相关说明
    需注意,“麇舌”并非现代常用中药名,可能为古代地方性名称或别名,具体对应现代植物学中的物种尚待考证。

以上信息综合自古代医药典籍,建议进一步查阅权威中医药文献以确认细节。

别人正在浏览...

爱别离苦辨物居方褊陿不可方物成勋陈说醇香从班綷蔡催生婆澹漾打野碘钨灯斗诤对角伏辜府廪干洗黑丹猾褢毁冠裂裳户晓江妃假象戒碑金镜举措不当旷若发蒙愧丧烂发阑篱力不能支麟寺利锁名缰芦菲緑林大盗牧苑囊风逆辞镊挦逆境牛蹄中鱼迁运取讨仁仁上进心蛇蝮生祠虱蚁顺令梳云掠月天纵调瑟吐吸瀇洋卫布未或无明业遐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