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端贰。《北史·李平传》:“ 平 自在度支,至於端副,夙夜在公,孜孜匪懈。” 南朝 梁 沉约 《王亮王莹加授诏》:“京辅华贯,端副要重。”参见“ 端贰 ”。
“端副”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历史文献中,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端副”即“端贰”,指古代官职中的副职或辅助性职位,通常表示重要部门的高级副手。例如: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古籍研究或历史文学作品中。部分网络语境(如提到的游戏副本)属于引申误用,非原义。
建议需要深入理解该词时,可参考《北史》《梁书》等原始文献,或《汉语大词典》第11555页相关条目。
端副是一个汉字词汇,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者事物的姿态或态度高傲、倨傲的样子。
端副由又部和副部组成。又部是右手的意思,副部则表示辅助的意思。它的拆分笔画为19画。
端副的起源与古代官制有关。端副原指在皇帝左右侍立的大臣或官员,因为他们站立时姿势端正,态度傲慢,所以后来将这种高傲的姿态泛指为端副。
端副的繁体写法是「端副」。
古代汉字写法有很多变体,端副在古时的写法为「端副」或者「端㑊」。其中「㑊」为古代“賦”的异体字,意为神奇、威严。
他的神情端副,散发出统治者的气势。
骄端、端庄、端正、端倪。
高傲、傲慢、骄傲、自负。
谦卑、谦逊、谦和、谦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