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超以象外的意思、超以象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超以象外的解释

以:用法等同“于”。超脱于物象之外。形容诗文意境雄浑、超脱。也比喻置身世外,脱离现实的空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超以象外”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重要美学概念,意指超越事物外在的表象,捕捉其内在的神韵与本质。该词源自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强调艺术创作应突破形似束缚,追求“象外之象”的深远意境。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语义解析

  1. “超”

    意为超越、突破,指艺术表现需跨越对物象表面的摹写。

  2. “象”

    指具体物象、形态,即客观事物的外在表现。

  3. “象外”

    即表象之外的精神内核,如气韵、意境等不可直观的深层内涵。

    核心要义:艺术创作需“离形得似”(《二十四诗品·形容》),通过舍弃形似,传递内在神韵。


二、理论渊源与美学内涵

  1. 哲学基础

    源于道家“得意忘言”(《庄子·外物》)与玄学“言不尽意”思想,主张突破语言和形象的局限性,直达本质。

  2. 艺术表现
    • 诗歌:司空图提出“近而不浮,远而不尽”(《与李生论诗书》),强调含蓄深远、余味无穷的意境。
    • 书画:如谢赫“气韵生动”(《古画品录》),要求超越形似,传达生命律动。
  3. 意境构建

    刘禹锡提出“境生象外”(《董氏武陵集纪》),指出艺术境界诞生于具体物象之外,需通过虚实相生激发想象。


三、权威文献佐证

  1. 《二十四诗品·雄浑》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指出突破表象束缚(超以象外),方能把握艺术核心规律(环中)。

    来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

  2. 《文心雕龙·隐秀》

    刘勰论“隐”为“文外之重旨”,与“象外”理念相通,强调言外之意。

    来源:刘勰《文心雕龙》(人民文学出版社校注本)。

  3. 《沧浪诗话》

    严羽以“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喻诗境超脱形迹,承袭“象外”之说。

    来源:严羽《沧浪诗话》(《历代诗话》本)。


四、现代诠释与应用

当代美学研究中,“超以象外”被视为中国传统艺术的核心方法论:


参考文献

  1. 司空图著,郭绍虞集解,《诗品集解》,人民文学出版社。
  2. 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3.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
  4.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
  5.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超以象外”是一个汉语成语,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解释
读音为chāo yǐ xiàng wài,意为“超脱于物象之外”。它包含两层含义:

  1. 文学层面:形容诗文意境雄浑、超脱,不拘泥于具体物象,达到更高层次的艺术境界。
  2. 哲学层面:比喻人置身世外,脱离现实,带有一定的空想色彩。

二、出处与背景
出自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雄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此句强调诗歌创作需超越表象,把握本质,形成浑厚深远的意境。

三、用法与示例

四、近义词

总结
该成语既可用于赞美艺术创作的深远意境,也可委婉批评脱离实际的思想倾向,需结合语境理解其褒贬色彩。如需进一步溯源,可参考《二十四诗品》原文及历代诗论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冰肌玉骨碧檐超峻瞋眸痴长传风扇火垂死出震继离从享钓鱼车幡然罚约焚符破玺丰墙峭址风謡浮浇浮气抚心自问付治格致家公羊勾兑苟然棺材楦子馆打寡欲桂管布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绘素虎吓家居简便绛雰降恕假五百积疾救提鞠爱课材溃围乐存龙藏轮毂恼羞变怒内班拍鞑贫疾聘礼牵郎郎灊岳挈辔棋高一着缚手缚脚倾逝蚙穷器杖四佞兔径翫好炜管细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