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佛教菩萨名。《华严经·如来名号品》:“上方过十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平等色,佛号观察智,彼有菩萨名 贤首 。”
(2). 唐 代高僧 法藏 , 西域 康居 人。为华严宗的创立者。通称 贤首大师 。 唐 澄观 《华严经疏钞悬谈》卷二五:“神光入宇者,即 法藏 和尚,字 贤首 ,俗姓 康 氏, 康居国 人。” 清 钱谦益 《萧伯玉墓志铭》:“通晓佛法,精研性相,《起信》则截流 贤首 ,《惟识》则穿穴 窥基 。”
贤首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分别源于普通词汇与佛教术语:
释义:指贤能之士中的佼佼者或领袖人物,是对德才兼备者的敬称。
词源分析:
文献例证:
《后汉书·荀彧传》称“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可谓贤首矣”,此处以“贤首”赞誉其才德出众。
来源: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
释义:特指唐代高僧法藏(643—712年),华严宗实际创始人,被武则天赐号“贤首国师”,故华严宗亦称“贤首宗”。
历史背景:
法藏深研《华严经》,创立华严教观体系,武则天因其讲经时“感天华坠地”,赐予尊号。其思想影响东亚佛教,代表作《华严经探玄记》奠定宗派理论基础。
来源:赖永海主编. 《中国佛教通史》[M].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0.
释义:佛教经典中“贤首菩萨”为听法众菩萨之一,象征智慧与德行居于众菩萨之首。
经典依据:
《华严经·贤首品》载:“尔时,贤首菩萨承佛威力,普观一切道场众海……” 此菩萨以演说佛法精要著称。
来源:佛光大藏经编修委员会. 《华严经》[M]. 佛光出版社, 1997.
在学术或文化类文本中使用“贤首”时,需明确语境:
“贤首”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整理的解释:
菩萨名号
指佛教经典《华严经·如来名号品》中记载的菩萨,名为“贤首”。该菩萨居于“平等色世界”,是佛经中重要的信仰对象。
唐代高僧法藏
唐代高僧法藏(643-712年),字贤首,西域康居人,是华严宗的实际创立者,被尊称为贤首大师。他对《华严经》的注疏和教义体系构建有重要贡献,其思想影响了东亚佛教哲学。
扩展说明:
若需进一步了解华严宗法藏大师的思想体系,可参考《华严经疏钞悬谈》等文献;关于菩萨“贤首”的经典描述,可查阅《华严经·贤首品》。
翺翥版帐钱报身佛豹尾本刑逼仄步骑常足城楼呈閲辞役钱悴沮达臣达庄的决点呈甸官鼎兴贩贸凤毛鸡胆凤阳服形皓齿蛾眉蒿猪合关何论横赋暴敛黄奶黄线伞涣若冰释胡狢回路昒幽加护骄奢淫泆进册金口御言旧疾玃猨开席旷卤苦乐不均枯苇连路柳陌花街篱喧明令末失讫了青云士仁祠柔恶若而石级四围苏李苏梅宿因条几豚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