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辰的意思、五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辰的解释

古代谓五星分主四时(木主春、火主夏、金主秋、水主冬、土分属四时),故称四时为“五辰”。《书·皋陶谟》:“抚于五辰,庶绩其凝。” 孔 传:“言百官皆抚顺五行之时,众功皆成。” 孔颖达 疏:“五行之时即四时也。” 黄生 《义府·五辰》:“五行之精,上为五星。五辰,即五星也。五行旺于四时,故谓四时为五辰。” 南朝 梁元帝 《请于州立学校表》:“抚五辰而建五长,播九德而导九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五辰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意涵的古代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天文历法、五行学说两个角度阐释。

一、天文历法中的时间划分

《汉语大词典》指出,“五辰”最早指代“五星”(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后延伸为古代计时概念。《尚书·皋陶谟》记载“抚于五辰”,孔颖达疏解为“五行之时”,即春、夏、季夏、秋、冬五个季节节点,对应农事活动的自然规律。此说亦见于《汉书·律历志》,将“五辰”与天干地支系统关联,作为推算节气的基础单位。

二、五行学说的空间象征

《辞源》收录“五辰”另一释义为“五方之神”,即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分别对应木、火、金、水、土五行属性。如《礼记·月令》郑玄注:“五辰,谓四时及中央。”这一解释将空间方位与时间流转结合,体现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三、古代文献中的复合引用

在历代典籍中,“五辰”常作为复合文化符号出现。例如:

  1. 唐代贾公彦《周礼疏》以“五辰”论证礼制与天象的呼应关系;
  2. 宋代朱熹《周易本义》援引“五辰”阐释阴阳二气在四季中的消长规律。此类用例均强化了该词在传统文化体系中的多维诠释功能。

(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第2版,《辞源》第3版)

网络扩展解释

“五辰”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解释:

一、基本含义(与四时相关)

核心解释:古代将木、火、金、水、土五星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四季(土星分属四季),因此称四季为“五辰”。

二、引申含义(与时辰相关)

部分词典提到“五辰”可指一天中的早晨时段,即古代十二时辰划分中“五辰”对应清晨(如辰时,约7-9点),象征万物复苏、充满活力。

“五辰”以四时含义为主流,源自天文与五行学说;而“早晨时光”的用法可能为后世引申或特定语境下的解释。需结合具体文献判断其指向。

别人正在浏览...

半罐水班联备知鄙僿毕业播放不愧不怍程罗褚小杯大单丝不线点画电子排布式迭肩柢枑断袖之宠犯疑沸踊封缄烽子复种光朗朗孤木滚子华表互济讲讽江回降贤皛溔吉从楶棁机椷近地点即心是佛连澍瞭高令俜厘任隆德罗帏履任曼婉命数欧詈旁谘软饮料涉手谁个水妖四子书探风铁伐图谋不轨濊濊五官郎五炁朝元象棊乡社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