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扎缚牢固整齐貌。《诗·小雅·斯干》:“约之阁阁,椓之橐橐。” 毛 传:“阁阁,犹歷歷也。” 朱熹 集传:“阁阁,上下相乘也。” 马瑞辰 通释:“《传》云‘阁阁犹歷歷’者,谓束板歷碌之貌。”
(2).象声词。象蛙鸣声或皮鞋声等。 明 唐寅 《步步娇·夏景》曲:“阁阁蛙鸣池塘晓,水面荷钱小。”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策略》:“蛟将起时有声阁阁似雉鸣而较閎。” 茅盾 《子夜》八:“高跟皮鞋声阁阁地由外而来,在厢房门边突然停止。”
"阁阁"在汉语中属于叠音词,主要包含两种词性特征和语义内涵:
一、拟声词用法 指物体摩擦或动物鸣叫的规律性声响。常见于古代建筑场景,形容夯土筑墙时椓杵与绳索的摩擦声,如《诗经·小雅·斯干》"约之阁阁"(来源:中华书局《诗经译注》),宋代朱熹《诗集传》注解为"束缚板屋之声"。现代语言运用中也可指蛙鸣声,如陆游《露坐》"秋近不堪闻急杵,夜凉已复怯轻絺"(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陆游诗选》)。
二、形容词用法 形容建筑物高耸层叠的视觉形态,源自"阁"字本义指多层建筑。《汉语大词典》释义为"高耸貌",如明代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望东北危磴孤悬,阁阁凌霄"(来源: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第七版)。现代语境中可引申指事物排列的层叠状态,如清代陈维崧《齐天乐》"阁阁新蟾,愔愔孤燕"(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全清词》)。
该词具有古今词义演变特征,既保留古代营造场景的拟声特质,又延伸出空间形态的形容功能,体现了汉语词汇发展的历时性特征。
“阁阁”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古籍和现代用法的详细解释:
形容扎缚牢固整齐
源自《诗经·小雅·斯干》中“约之阁阁,椓之橐橐”,描述古代建筑木板捆扎严整的状态。朱熹解释为“上下相乘”,指结构紧密有序。
象声词
模拟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例如:
谙行鼇丘薄落奔趋捕蛇者说察辞赤德持疑不决粗心大意盗魁叨陪末座道义之交雕缋洞户碓挺嘴方长宜弗康狗分例固籍禾鸡和随荒野虎狼之国火纸煤火烛银花疆宇金斧矜己自饰近体诗就法寄形跼身考见阃宇蛎鹬陇塞龙直鹿卢蹻冒愬鸣瑟俏式青帜然疑睿裁散笔山亭山窝窝神天试演时易世变四左送三提唱悌睦橦末之伎现丑相时度力巷尾街头象牙衅发萧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