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国之才的意思、经国之才的详细解释
经国之才的解释
治理国家的才干。 晋 葛洪 《抱朴子·外篇自叙》:“一时莫伦,有经国之才。”《晋书·刘琨传》:“祖 迈 ,有经国之才,为相国参军、散骑常侍。”
词语分解
- 经国的解释 治理国家。《国语·周语下》:“将民之与处而离之,将灾是备御而召之,则何以经国?”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宋 苏轼 《永裕陵十月旦表本制》:“休老劳农
- 才的解释 才 (③④纔) á 能力:才能。口才。这人很有才干。 指某类人(含贬义):奴才。蠢才。 方,始:昨天才来。现在才懂得这个道理。 仅仅:才用了两元。来了才十天。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经国之才”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成语,其含义可从汉语词典角度进行详细阐释:
一、 字义分解与核心释义
- 经: 本义指织布时的纵线,引申为治理、经营、管理。此处意为治理国家。
- 国: 指国家。
- 才: 指才能、才干、能力。
- 整体释义: 指治理国家、管理国家大事的卓越才能和本领。形容一个人具有安邦定国、处理复杂国家政务的雄才大略。
二、 深层含义与用法
- 高度赞誉: 该成语是对个人政治才能和领导能力的极高评价,常用于形容杰出的政治家、治国能臣或具有卓越领导潜质的人。
- 能力范畴: 这种才能通常包括深远的政治眼光、卓越的战略规划能力、高效的行政管理能力、解决重大社会问题的智慧以及领导国家走向繁荣稳定的魄力。
- 语境应用: 多用于历史评价、人物传记、政治论述或对杰出人物的赞誉之中。例如:“诸葛亮以其非凡的智慧被誉为具有经国之才。”(来源:普遍认知,基于历史人物评价)
三、 出处与权威典籍
“经国之才”一词最早见于《晋书》。
- 《晋书·卷六十一·刘乔传(附刘耽)》: “(刘耽)少有行检,以义让称,为宗族所推。博学,明习《诗》《礼》、三史。历度支尚书,加散骑常侍。在职公平,称为良能。桓玄以耽为尚书令。耽以玄不可辅,辞疾不拜。玄败,复为尚书令。义熙初,转领军将军,加散骑常侍。寻迁尚书仆射。耽以经国之才, 居端右之任,朝廷仪制,皆所草创。”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晋书》)
- 此段记载明确指出刘耽因其“经国之才”而担任尚书仆射(相当于副宰相)的重要职位,负责草创朝廷礼仪制度,强调了其治理国家的实际才能和在制度建设上的贡献。
四、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 治国安邦、安邦定国、栋梁之才、擎天之柱、济世之才、王佐之才。
- 反义词: 庸碌无能、才疏学浅、不堪重任、尸位素餐。
五、 文学与文化中的体现
该成语也常被后世文学家和评论家引用,用以强调文学或文章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 “… 必使时利而义贞,进有契于成务,退无阻于荣身。自非谲敌,则唯忠与信。披肝胆以献主,飞文敏以济辞,此说之本也。而陆氏直称‘说炜晔以谲诳’,何哉?…夫说贵抚会,弛张相随,不专缓颊,亦在刀笔。范雎之言事,李斯之止逐客,并烦情入机,动言中务,虽批逆鳞,而功成计合,此上书之善说也。暨战国争雄,辨士云涌;从横参谋,长短角势;转丸骋其巧辞,飞钳伏其精术。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六印磊落以佩,五都隐赈而封。至汉定秦楚,辨士弭节。郦君既毙于齐镬,蒯子几入乎汉鼎;虽复陆贾籍甚,张释傅会,杜钦文辨,楼护唇舌,颉颃万乘之阶,抵嘘公卿之席,并顺风以托势,莫能逆波而溯洄矣。夫说贵抚会,弛张相随,不专缓颊,亦在刀笔。范雎之言事,李斯之止逐客,并烦情入机,动言中务,虽批逆鳞,而功成计合,此上书之善说也。…原夫兹文之设,乃发愤以表志。身与时舛,志共道申,标心于万古之上,而送怀于千载之下,金石靡矣,声其销乎!… 赞曰:理形于言,叙理成论。词深人天,致远方寸。阴阳莫忒,鬼神靡遁。说尔飞钳,呼吸沮劝。” (来源:中华书局《文心雕龙注》)
- 虽然《文心雕龙》此段主要论“说”(游说、进言),但其强调言辞、文笔(“刀笔”)在说服君主、影响国策中的巨大作用,间接体现了具备“经国之才”的人,其表达和沟通能力也是关键组成部分。后世常将“经国之才”与文章、著述对国家治理的贡献联系起来。
“经国之才”专指治理国家的卓越才能,是中华文化中对最高层次政治智慧和领导能力的赞誉。其核心在于安邦定国、处理复杂国政的宏大本领,语出《晋书》,并在后世文学评论(如《文心雕龙》)中延伸强调文辞著述对治国理政的辅助作用。该成语承载着对杰出治国者的高度期许与评价。
网络扩展解释
“经国之才”是一个成语,其详细解释如下:
-
基本释义
指治理国家的卓越才能,形容人具备治国安邦的学识与能力。其中“经”意为治理,“才”指才干,整体强调治国方面的杰出才能。
-
出处与典故
最早见于晋代葛洪的《抱朴子·外篇自叙》:“一时莫论,经国之才。”。后在《晋书·刘琨传》中也有用例:“祖迈,有经国之才,为相国参军、散骑常侍。”。
-
语法与用法
- 结构为偏正式成语,通常作宾语。
- 含褒义,用于称赞具有政治才能的人,如:“他博览群书,通晓时务,堪称经国之才。”
-
相关扩展
- 近义词:治国安邦、经邦纬国。
- 反义词:碌碌无为、才疏学浅。
-
权威性说明
该成语在古代文献中多用于评价历史人物的政治才能,现代语境中亦可引申为对卓越管理能力的赞誉。
若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典故细节,可参考汉典及《抱朴子》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傲慢少礼笔花生车毂谶步春焙春回大地出幸打甏诞敷德色电行堞口弟靡饤坐抵死瞒生趓楼風禁复种骨鲠在喉好彩诃陵樽宏爽华汉火妻灰子俭汰皎茁即令禁筦禁袖军师开合看候考第科案苦莘良倡儠儠邻居流霰唛啶秘逸南垂铅水谦虚气机青袍布袜勤渠权倾天下取问申诰算术通政团拜罔泱委佗舷边衔戢鲜云校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