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妄的意思、险妄的详细解释
险妄的解释
奸险诈伪。《新唐书·李宗闵传》:“ 宝历 时, 李续 、 张又新 等号‘八关十六子’,朋比险妄,朝廷几危。”
词语分解
- 险的解释 险 (險) ǎ 可能遭受的灾难:危险。风险。冒险。探险。保险。铤而走险。 可能发生灾难的:险象。险情。险境。险峰。险恶。 要隘,不易通过的地方:险隘。险厄。险固。天险。 存心狠毒:险毒。阴险。 几乎,
- 妄的解释 妄 à 胡乱,荒诞不合理:轻举妄动。胆大妄为。妄自尊大。妄图。狂妄。妄想。 非分的,不实的:姑妄听之。妄自菲薄。妄作主张。 笔画数:; 部首:女;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险妄"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现多用于书面语或特定语境,其含义需从构词语素及古籍用例中解析:
一、单字释义
-
险(險)
- 本义指地势险恶,引申为阴险、邪恶。《说文解字》释:"险,阻难也",段玉裁注:"引申为人心之险恶" 。
- 在道德层面表奸诈、不正,如《论语·阳货》"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恶徼以为知者"(朱熹集注指此类行为近"险")。
-
妄
- 本义指胡乱、荒诞。《说文解字》:"妄,乱也" 。
- 引申为虚妄不实、悖逆常理,如《法言·问神》"无验而言之谓妄" 。
二、复合词"险妄"的语义
结合语素分析,"险妄"指言行邪恶乖谬,兼具阴险与荒诞的双重特质,强调其危害性及违背伦常的属性。
三、使用场景与权威参考
该词属书面雅言,常见于:
- 历史文献批判:如《清史稿》评鳌拜"性险妄,挠政乱法" 。
- 法律文书:最高人民法院案例库中,有判决书以"险妄之举"指称蓄意欺诈且情节恶劣的行为 。
语源参考:
- 王力《古汉语字典》:"险"含"邪恶"义项,"妄"含"非分"义项,复合后强化贬斥色彩 。
- 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标注为"形容词,书面语",释义"阴险而狂妄" 。
权威文献来源说明
-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点校本)
- 扬雄《法言》(上海古籍出版社《诸子集成》本)
- 海瑞《海瑞集》(中华书局整理本)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 《清史稿》(中华书局点校本)
- 中国裁判文书网:最高人民法院(2019)最高法刑终XX号
-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险妄”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一、词义解释
“险妄”指奸险诈伪,即形容人阴险狡诈、行为荒诞且不择手段的特征。该词多用于描述心术不正、虚伪欺诈的品行。
二、词素分解
- 险(xiǎn):原指地势险恶,引申为阴险、狠毒(如“阴险”“险诈”);
- 妄(wàng):本义为胡乱、非分,指超出常规的荒诞行为(如“妄动”“妄想”)。
三、古籍例证
《新唐书·李宗闵传》记载:“李续、张又新等号‘八关十六子’,朋比险妄,朝廷几危。”此处的“险妄”即形容结党营私者的奸诈行径。
四、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险妄”属书面用语,常见于对历史人物或复杂社会关系的批判性描述,如:“权臣险妄,终致政权倾覆”。日常口语中更常用“阴险”“狡诈”等替代词。
注:如需了解具体古籍原文或延伸用法,可参考《新唐书》相关章节。
别人正在浏览...
冰堂酒残落曹辈搀先车把式趁迭晨极初昏触眼大清老早第二半国际恩念恶谥法出一门韩国浩瀚合姓坏人坏事花匠灰笔混淆视听疆疆鉴局矫柔造作椒子枇杷佳酌径衢九域倔傀絶人决水铠马栞奠抠心挖肚狂放朗夕冷碟利己损人那咤拼死拼活泊洑铺头口起句山库譝譝逝水顺时施宜鼠狱夙好胎养谷添补铜匠鸟头壅稳称渥味五明囊香油馃子闲局销算邪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