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极其辽远之邦国。2.谓封国无后嗣继承被废除。
1.极其辽远之邦国。《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因前使絶国功,封 騫 博望侯 。”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况 秦 吴 兮絶国,復 燕 宋 兮千里。” 唐 谷神子 《博异志补编·薛淙》:“病僧年二十时,好游絶国。服药休粮,北至 居延 ,去海三五十里。” 瞿秋白 《<饿乡纪程>跋》:“何况孑然飘零,远去故乡,来此绝国。”
2.谓封国无后嗣继承,被废除。《后汉书·皇后纪上·光武郭皇后》:“ 郭氏 侯者凡三人,皆絶国。”
“絶国”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需结合语境具体理解:
指地理位置遥远、与中原隔绝的国家或地区,常用于形容边疆或异域。
指古代诸侯国因缺乏继承人而被朝廷废除封号或收回领土的情况。
如需进一步探讨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史记》《后汉书》等原文。
《絶国》(jué guó)一词是指一个完全被孑如大陆包围的国家,无法通过陆地与外界相通。这个词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离群之国”,也可以引申为“孤立无援的国家”。
《絶国》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绝 (部首纟,笔画8)和国(部首囗,笔画3)。
《絶国》一词最早出现在《管子》这本古代典籍中。在繁体字中,《絶国》可以写作《絕國》。
在古时候,汉字《絶国》的写法并不相同。据史书记载,古代一些文献将《絶国》写作《絕國》或《绝國》。
1. 这个小岛被海洋包围,形成了一座絶国。
2. 由于长时间的封闭,这个絶国的文化有着独特的特色。
- 絶境:指险恶困苦、无法逃脱的境地。
- 絶望:指完全失去希望、心灰意冷的状态。
- 孤岛:指一个完全被水域包围的岛屿。
- 孤立:指被孤立、与外界隔绝。
- 通国:指一个国家可以通过陆地向外界联通的状态。
- 互联: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相互连接、互不隔绝。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