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价。《金6*瓶6*梅词话》第七七回:“学生就与他説,老翁差盛使持轴,送到学生那边。”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合谮》:“若是此人,怪不得盛使了。”《儒林外史》第十二回:“二位先生竟写一书,小弟也附一札,差一位盛使到山中面致 潜斋 ,邀他来府一晤。”参见“ 盛价 ”。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盛使汉语 快速查询。
“盛使”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盛使”读作shèng shǐ,是“盛价”的别称,用于尊称对方的仆从或使者。例如《儒林外史》中提到“差一位盛使到山中面致潜斋”,即指派遣使者传递书信。
“盛使”主要用于古代对他人使者的尊称,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金瓶梅词话》《儒林外史》等原文。
《盛使》是指派人或委托人前来做某项任务或工作的意思。这个词常用于正式场合,表示重要的任务或使命。
《盛使》由部首皿(pán)和朱(zhū)组成,部首皿表示与食物相关的事物,朱表示红色。这个词的总笔画数为13划。
《盛使》是汉字词语,其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篆书。在古代,人们常使用盛器来表示派遣、委托的意思。
《盛使》的繁体字为「盛使」。
在古代写作盛(cháng)的时候,通常将上面的一横拉长,形成整体的平直线条。使(shǐ)则与现代书写方式相似,包含了三个横线和一个竖线。
1. 公司盛使我前去参加重要的商务会议。
2. 政府盛使该专家小组调查此事,以便作出正确的决策。
盛放、盛泽、使命、使者
派遣、委派、委托
接受、辞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