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相周 ”。相互救济。《周礼·地官·大司徒》:“五党为州,使之相賙。” 清 刘大櫆 《乞里人共建义仓引》:“古者邻里有相周之义。”
“相赒”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搜索结果从以下方面解释:
基本释义
“相赒”读作xiāng zhōu,意为相互救济,也可写作“相周”。其中“相”表示彼此、互相,“赒”指用财物接济他人,核心含义是群体间的互助行为。
“赒”的字源解析
相关衍生词
由“赒”构成的词语多与救济相关,例如:
文化背景
该词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互助精神的重视,尤其在宗族或地方组织中,通过财物共享应对困难,具有伦理和制度双重意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赒”的笔画或古籍用例,可参考《康熙字典》对“賙”的解析(因“赒”为“賙”的简化字)。
《相赒》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互相帮助、互相勉励。
《相赒》的部首是目字旁,拼音为"xiàng"。
《相赒》共有11个笔画。
《相赒》一词概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社会风俗。在古代,人们相互之间经常给予帮助和支持,形成了一种相互团结、共同进步的文化氛围,也激发了人们内心的善良情感。
《相赒》的繁体字为「相贉」。
古时候的《相赒》写法与现代相似,没有明显差异。
1. 好朋友之间互相相赒,共同成长。
2. 团队合作中,互相相赒是必不可少的。
1. 相互相赒
2. 和睦相赒
3. 友谊相赒
4. 共同相赒
1. 彼此扶持
2. 互相扶助
3. 共同进步
4. 相互支持
1. 相互对抗
2. 各自为战
3. 竞争对抗
4. 互相排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