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媒妪的意思、媒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媒妪的解释

媒婆。 唐 韩愈 《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即谩谓媒嫗:‘吾明经及第,且选即官人。 侯翁 女幸嫁,若能令翁许我,请进百金为嫗谢。’”《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 善继 又屡次教妻子劝 梅氏 嫁人,又寻媒嫗与他説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媒妪(méi yù)是汉语中一个古雅且具职业指向性的复合词,特指以说合婚姻为职业的中老年女性,即女性媒人。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释义进行详细解析:


一、字义分解与构词解析

  1. 《说文解字》释为“谋也,谋合二姓以成婚媾”,本义为撮合婚姻的中间人。

  2. 《玉篇》注“老妪也”,泛指中老年妇女。

    两字组合后,“媒妪”强调从事媒妁职业的女性,常见于明清小说及古代文献,如《醒世恒言》中“央媒妪到王家议亲”。


二、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定义:“以做媒为职业的妇人。”

    例证引《二刻拍案惊奇》:“老媒妪惯撮合山,专一骗人谢礼。”

    (来源: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 《辞源》(修订本)

    释为:“旧时称以做媒为业的妇女。”

    侧重其职业属性与社会角色。

    (来源:商务印书馆《辞源》)


三、文化背景与语义延伸

媒妪在古代属“三姑六婆”之一,兼具社会连接与伦理监督功能。其职责不仅牵线联姻,还需核实双方门第、品行,如《礼记·曲礼》所言“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这一角色反映了传统婚姻制度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礼法框架。


四、古今用法对比

现代汉语中,“媒妪”一词已被“媒人”“红娘”等取代,但学术及文学作品中仍用以还原历史语境。需注意其与“媒婆”的细微差异——后者更口语化且偶含贬义,而“媒妪”属中性书面语。


参考资料:

  1. 罗竹风主编. 汉语大词典(缩印本)[M].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7.
  2.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辞源(修订本)[M]. 商务印书馆, 2015.
  3. 许慎. 说文解字注[M].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4. 顾野王. 玉篇(宋本)[M]. 中华书局, 1987.

网络扩展解释

“媒妪”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méi yù,指古代以撮合婚姻为职业的女性,即“媒婆”。以下是详细解释:


定义与核心含义


历史文献中的例证

  1. 唐代韩愈的记载
    在《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中,提到媒妪通过撮合婚姻获取酬金的情节:“若能令翁许我,请进百金为妪谢”。
  2. 明代小说的描述
    《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中,媒妪被委托劝说寡妇改嫁,体现其社会角色。

使用场景与延伸


与现代“媒人”的差异

古代媒妪多为职业化、有偿服务,且需具备一定社会资源;现代媒人则更偏向亲友间的无偿介绍,或依托婚介机构。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文献或例句,可参考《古今小说》或韩愈文集。

别人正在浏览...

白垩悖畔别子不到头尘侣抽水恩爱枋政奉持哥钟光劭谷泉黑牛儿回罔昏瞢惛谬火厄縠绉焦墨矜持不苟敬尊计务居国阚虓连策黎蒸马家窑文化门环秾艳暖蛋排水管披核疲缓批罴乾沐浴嵚崎历落穷亲泼故劝耸认拘壖田三足乌纱厨伤秏稍物示儿使节矢言霜朱思旧丘随遇头筹委聚逶陀窝铺无籍人无室相猜鲜洁小司马希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