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讼牒的意思、讼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讼牒的解释

诉状。 宋 韩琦 《答孙植太博后园宴射》诗:“铃索声沉讼牒稀,优游大司养疎拙。” 元 张养浩 《牧民忠告·弭讼》:“起讼有原,书讼牒者是也。”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倪幼蓉》:“讼牒朝投,判牘夕下,署无留案,狱无滞囚。”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讼牒”是汉语词汇,指古代诉讼文书中的诉状,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二、历史文献中的使用

  1. 宋代:《宋史·高宗本纪八》记载“初置临安府左右厢官,分掌讼牒”,表明宋代已设专职官员处理诉状。
  2. 元代:张养浩在《牧民忠告·弭讼》中提到“起讼有原,书讼牒者是也”,强调诉状是诉讼的源头。
  3. 清代:王韬《淞滨琐话·倪幼蓉》描述“讼牒朝投,判牘夕下”,反映官府处理诉状的效率。

三、相关说明

“讼牒”是古代司法体系中的关键文书形式,多见于宋元明清文献,体现了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

网络扩展解释二

讼牒的意思

《讼牒》是指作为诉讼材料的文件、凭证或证明。在法律领域中,讼牒通常是指起诉状、上诉状、申诉状等法律文书。

讼牒的部首和笔画

讼牒的部首是言字旁,表示与言语有关的事物。牒的部首是片偏旁,表示与文书有关的事物。

讼牒的总笔画数为7画。讼的笔画数为讠(3画)+ 六(4画),牒的笔画数为片(片偏旁,4画)+ 卝(3画)。

讼牒的来源

《讼牒》一词最早出现在《水经注·河水》中,其中记载了当时审理涉及水利方面的纠纷所使用的诉讼文书。

讼牒的繁体写法

讼牒的繁体写法为「訟牒」,其中「訟」是「讼」的繁体字,「牒」与简体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讼」的写法有时会将讠部写作言部,即「訟」。「牒」的古字形则与现代基本相同。

讼牒的例句

1. 律师准备好了讼牒,准备递交法院。

2. 当事人需要填写讼牒并附上所需的证据。

讼牒的组词

1. 诉讼:指司法程序中的诉状、上诉状等讼牒。

2. 文牍:指书面的文书或文件。

讼牒的近义词

1. 诉状:指起诉人向法院提起诉讼的书面文件。

2. 申述:指当事人对某一事实、情况提出陈述、说明等。

讼牒的反义词

1. 证明:指为证实某一事实或情况而提供的文件或凭证。

2. 合同:指双方当事人在一定条件下达成的协议或协议书。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