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乡约的意思、乡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乡约的解释

(1).犹言乡规民约。适用于本乡本地的规约。《宋史·吕大防传》:“﹝ 吕氏 ﹞尝为《乡约》曰:‘凡同约者,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卹。’”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词林·乡绅异法》:“﹝ 罗一峯 ﹞未几復官,请告里居,立乡约以整顿风俗,其法甚严,莫敢不遵。”《儒林外史》第四八回:“﹝ 王玉辉 ﹞要纂三部书嘉惠来学。 余大先生 道:‘是那三部?’ 王玉辉 道:‘一部礼书,一部字书,一部乡约书。’”

(2). 明 清 时乡中小吏。由县官任命,负责传达政令,调解纠纷。《儒林外史》第六回:“族长 严振生 ,乃城中十二都的乡约。”《老残游记》第十五回:“﹝ 魏老儿 ﹞连忙跑来看时,却好乡约、里正俱已到齐。” 沙汀 《丁跛公》:“ 丁跛公 是 穆家沟 的乡约。”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乡约”是中国传统社会中与乡村治理相关的概念,具有双重含义,需从以下方面综合理解:


一、基本定义

  1. 乡规民约
    指乡村自发制定的行为规范,用于道德教化、维护秩序。内容涵盖互助、礼仪、纠纷调解等,如《吕氏乡约》提出的“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

  2. 基层官吏职位
    明清时期由县官任命的乡中小吏,负责传达政令、调解纠纷,类似“乡长”或“村长”。


二、历史起源与发展


三、核心内容与作用

  1. 道德规范:通过约定俗成的规则引导村民行为,如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等。
  2. 社会治理:调解纠纷、组织互助(如灾荒救济)、维护治安。
  3. 文化传承:融合儒家思想,强化伦理观念,如《吕氏乡约》以“礼”为核心。

四、历史意义与现代价值


五、示例参考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历史细节,可查阅《宋史·吕大防传》或地方志等文献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乡约的意思

《乡约》是一个词语,用来形容乡村地区的约定或协议。

拆分部首和笔画

《乡约》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乡”和“约”。其中,“乡”是指乡村地区,“约”是指约定或协议。

拆分后的笔画分别为:乡(5画)+ 约(7画)。

来源

《乡约》一词来源于古代乡村社会中的协议制度。在古代,乡村地区常常会有一些规定和条约,用来调节农民之间的关系和活动。这些规定和条约被称为“乡约”,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的词语。

繁体

《乡约》的繁体字为「鄉約」。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写《乡约》的汉字可能会有不同的写法,比如「乡訳」、「鄉訂」等。这些写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和个人的书写风格。

例句

1. 乡约是乡村地区的基本规矩与约束。

2. 老祖宗留下来的乡约仍然在我们这个村庄中生效。

3. 乡约是保障农民权益的重要法规。

组词

乡约亦可与其他词语组合来构成新的词汇,如:乡约文化、乡约精神、乡约规则等。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乡规民约、乡村协议、乡村约定

反义词:城市合同、都市协议、城市约定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