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石,巨石。《易通卦验》:“霜降太阴云出,上如羊,下如蟠石。”
“蟠石”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进行解释:
指盘绕的巨石或巨石群,常用来比喻庞大、沉重或稳固的事物,也可引申为在某一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的人或事物。
字词构成
文献来源
最早见于《易通卦验》:“霜降太阴云出,上如羊,下如蟠石”,描述云层形态如蟠石般厚重。
使用场景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例句,可参考汉典及查字典等来源。
《蟠石》,又称为“盘石”,是一个汉字词语,指代形状像卧蟠之蛇或扭曲的岩石。蟠石通常是指一种山体或石头的形状,常被用来形容岩石的扭曲、层叠或蜿蜒曲折的外形。
《蟠石》的拆分部首是“虫”(chóng)和“石”(shí)。
《蟠石》的总笔画数为20画。其中,“虫”部的笔画数为6画,“石”部的笔画数为7画。
《蟠石》的繁体写法为「蟠石」。
古代汉字中的《蟠石》可能有不同的写法,其中一种汉字的写法为「蟠石之状」。
1. 这座山上长满了蟠石,形态各异,十分壮观。
2. 拾阶而上,便能看见岩壁上的蟠石,宛如一道自然的艺术品。
1. 组词:蟠居(形容卧蟠之蛇般曲曲折折)、蟠曲(形容弯弯曲曲)、蟠卧(形容弯曲层叠)。
2. 近义词:盘石、虫石。
3. 反义词:直石、平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