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铜的意思、胆铜的详细解释
胆铜的解释
我国古代用水冶法取得的一种铜合金。因所用为胆矾水,故称;因亦称此法为胆铜法。 魏 晋 示炼丹术盛行,已有此法,是世界上水法冶金技术的先声。 宋 为铸钱需要,此法更为兴盛。 元 明 后始见废止。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财赋三·铜铁铅锡坑冶》:“坑皆有胆铜者,盖以铁为片,浸之胆水中,后数十日即成铜。”《宋史·食货志下二》:“浸铜之法:以生铁锻成薄片,排置胆水槽中浸渍数日,铁片为胆水所薄,上生赤煤,取刮铁煤入炉,三炼成铜。大率用铁二斤四两,得铜一斤, 饶州 兴利场 , 信州 铅山场 各有岁额,所谓胆铜也。”
词语分解
- 胆的解释 胆 (膽) ǎ 人或某些动物体内器官之一,在肝脏右叶的下部:胆囊。苦胆。胆固醇。肝胆相照(指对人忠诚,以真心相见)。 不怕凶暴和危险的精神、勇气:胆量。胆气。壮胆。胆魄。胆大妄为(唅 )。 装在器物内
- 铜的解释 铜 (銅) ó 一种金属元素,富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都很强,它的合金是电气、机械和国防工业的重要原料:紫铜(纯铜。亦称“红铜”)。青铜。黄铜。铜矿。铜器。铜币。铜臭(恥 )(指铜钱的臭味,用以讥讽唯
网络扩展解释
“胆铜”一词在不同语境中存在两种解释,需结合权威性较高的资料进行辨析:
一、冶金技术术语(主流解释)
- 定义:指中国古代通过水冶法从胆矾水中提取的铜合金。其核心工艺被称为“胆铜法”。
- 工艺原理:将铁片浸泡于胆矾(硫酸铜)溶液中,通过置换反应得到铜。反应式为:
$$
Fe + CuSO_4 → FeSO_4 + Cu
$$
约消耗2.4斤铁可置换1斤铜(参考宋代李心传记载)。
- 历史沿革:
- 起源:魏晋时期炼丹术的副产品,成为世界最早的水法冶金技术。
- 兴盛:宋代因铸钱需求大规模应用,如饶州、信州等地设专门生产场。
- 废止:元明后逐渐被其他冶炼技术取代。
二、成语释义(需谨慎采信)
部分非权威资料将其解释为“形容人胆大无畏,如铜像般坚定”。但该释义未见于《汉语大词典》等专业辞书,且与大量冶金史料矛盾,可能为现代误传。
建议:学术研究或历史考证中应采纳冶金术语解释,成语用法需进一步文献佐证。若需了解冶炼细节,可参考《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等宋代史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胆铜(dǎn tóng)是一个汉字词组,指的是一个人胆大心强、毫不畏惧的品质。下面是关于胆铜的一些信息:
1. 拆分部首和笔画:胆字的部首是月,铜字的部首是金,胆字有8画,铜字有16画。
2. 来源:胆铜这个词最早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一章,用来形容人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3. 繁体:在繁体字中,胆和铜的字形和简体字一样。
4.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中,胆和铜的字形与现代字形略有不同,但仍能识别。
5. 例句:他胆铜无惧地面对困难,坚决完成了任务。
6. 组词:胆大心细、胆大包天、胆大妄为等。
7. 近义词:胆量、胆略、胆识。
8. 反义词:怯懦、胆小、畏缩。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